竹桥古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实践探索
竹桥古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实践探索
江西金溪县竹桥古村是一个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近年来通过创新产权和管理模式,成功开发成为4A级旅游景区,带动了当地乡村振兴。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文化原真性丧失、村民利益边缘化等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剖析竹桥古村的保护与开发实践,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引言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是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然而,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许多传统村落正面临衰落甚至消失的危机。金溪县作为江西省传统村落最为集中的地区,其竹桥古村的保护与开发实践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竹桥古村概况
竹桥古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城北约10公里处,始建于元末明初,占地面积约2.8平方公里,现有200多户村民聚居,主要为余姓。村内保存有150余处明清风格的古建筑,包括100余座古祠堂、8座明代牌坊和30余座清代牌坊,被誉为“天下余氏,千年竹桥”。
图1 竹桥古村村落整体布局无人机航拍影像(2019.8)
三、竹桥古村保护与开发特色与现状
竹桥古村的保护与开发主要解决了资金和产权两大难题。金溪县创新推出古村古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通过颁发经营权流转证,允许古村古建的经营权流转给政府投资公司或社会开发公司,从而引入社会资金。这一模式不仅保留了集体土地产权,还让村民能够入股分红。
开发后的竹桥古村平均每天接待游客3000人次,节假日更是超过1万人次。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200余人从事餐饮、民宿等新业态,形成了“乡村+体验”“乡村+美景”等多元发展模式。
四、竹桥古村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尽管取得显著成效,竹桥古村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 文化原真性逐渐褪色:商业化开发导致原生态感丧失,传统文化传承出现断层。
- 最大受益群体边缘化:外来投资者成为主要受益者,村民参与度和归属感降低。
- 宣传与品牌意识不足:缺乏系统性的品牌建设和宣传策略。
- 旅游创新创意不足:旅游项目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和深度体验。
五、竹桥古村旅游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 以传统文化为魂:将雕版印刷、宗祠文化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旅游项目,增强文化体验。
- 以村民为本:完善村民参与机制,通过股权分红等方式保障村民利益,提升其参与积极性。
- 打造特色品牌:结合研学康养定位,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
- 丰富古村旅游业态:发展特色民宿、茶文化体验等多元业态,提升游客体验。
六、结论与展望
竹桥古村的保护与开发实践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创新产权管理、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强化文化传承和品牌建设,传统村落不仅能够得到有效保护,还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