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碧玉:从形成到鉴赏的全面指南
俄罗斯碧玉:从形成到鉴赏的全面指南
俄罗斯碧玉作为一种珍贵的玉石品种,近年来在市场上备受关注。它不仅具有独特的地质形成过程,还因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和美学价值而备受收藏家青睐。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俄罗斯碧玉的形成过程、鉴别方法以及挑选技巧,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珍贵的玉石品种。
俄罗斯碧玉的价值判断
俄罗斯碧玉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其品质。高品质的俄罗斯碧玉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而品质一般的则价值较低。从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来看,俄罗斯碧玉完全符合软玉的鉴定指标,属于名副其实的软玉。由于其色泽沉稳浓艳,深受广大玉器爱好者的喜爱,销售价格也持续上涨。
俄罗斯碧玉的形成过程
俄罗斯碧玉的形成可以追溯到7至8亿年前,当时在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向东延伸的俄罗斯萨彦岭的西伯利亚地区,沉积了大量的白云石大理岩岩层,这便是俄罗斯碧玉最初的胚胎。在2.5亿至3亿年前,岩浆开始渗入白云石大理岩的内部,在300至400摄氏度的高温条件下,岩石结构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最终形成了俄罗斯碧玉。
距今1000万年前,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爆发,地壳不断抬升,为俄罗斯碧玉与人类相遇创造了条件。俄罗斯碧玉的原生矿床属于透闪石玉矿床中的超镁铁岩型,成玉过程属于交代作用。首先,超镁铁岩经过自变质作用成为蛇纹岩,然后与火山岩围岩接触交代,吸收围岩中的硅和钙,经过透辉石化和透闪石化,最终形成透闪石玉。
俄罗斯碧玉的鉴别方法
硬度:俄罗斯碧玉的硬度较低,可以用小钢刀轻轻划过或在玻璃上蹭一蹭,如果轻易留下划痕,则是真品。
光泽度:俄罗斯碧玉具有玻璃光泽,但略带瓷感,通体发干。白玉呈现“死白”之光,经过盘磨后,由深白变得干透,放在白布上显得特别白,但拿在手中却显得干涩。
透明度:俄罗斯碧玉的亮度优于和田碧玉,但由于结构粒度较粗,手感较轻,佩戴久了会变黄、变黑。此外,俄罗斯碧玉的韧性较差,容易出现“崩口”,因此要注意观察玉器线条的崩裂情况。
外形:在透光的地方,用肉眼观察,可以看到“毛颤状”的结构。与和田碧玉相比,和田碧玉内部颗粒非常小,一般情况下用肉眼难以看清。
俄罗斯碧玉产于昆仑山脉延伸到俄罗斯境内的余脉之中。这种玉料的矿物成分、内部结构与和田碧玉大体相似,主要品种包括白玉、青玉、青白玉、碧玉、墨玉和糖玉。其光泽呈油脂状玻璃光泽,通体微度透明,硬度在5.2至5.4之间。
如何挑选俄罗斯碧玉
色匀度:在挑选时,要注意色匀度。现在越绿的越不容易色匀,现在料子已经不是一开始满世界好料子的时期了,色匀有时候也体现在料子花不花,市场上料子不在强光下能是一个色,相对比较匀的已是上乘的菠菜绿东西了,强光下一个色,料子不花的菠菜绿料子实属色匀度方面的精品料子。
细度:很多藏友一心想找无结构菠菜和阳绿,完全无结构的只是传说,除戒面外超过20克的雕件几乎无结构的菠菜绿是极少的,如果强光照,非透光看不出结构,那么实物结构就不算明显还是比较细的,一般市场戒面的细度最好,其次是雕件。
油润度:碧玉毕竟属于和田玉范畴,手感的油润也决定了其价值,价值上浑厚油润>水透干>干,石性重。油润度所谓顶级东西必须满足以上几大项,当然前提是无瑕疵(黑点,棉点,裂,起性,水线),不过顶级的东西价格自然高。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佳句。可见古今人们对碧玉认识认知。在和田碧玉籽料稀少的情况下,俄碧进入我们的视野,虽然碧玉分很为很多种,但其实上等的碧玉也是很难得的,而精品碧玉也是可遇而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