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中医教授发现任脉治流感新疗法,列缺照海穴位效果显著
英国中医教授发现任脉治流感新疗法,列缺照海穴位效果显著
英国中医针灸学院教授王迎,通过多年研究和实践,揭示了任脉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应用。特别是在冬季流感高发季节,他提出的任脉针灸疗法,不仅简便易学,而且疗效显著。
王迎教授与任脉研究
王迎教授,现任英国中医学院针灸学教授,瑞士中医药大学特聘临床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批特聘临床专家。他在继承难经腹诊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完善了腹诊针灸诊疗体系,让针灸临床诊疗验有机地融为一体,让针灸诊疗更加标准化和精准化。
任脉与流感治疗
任脉是督脉的脉气汇聚在会阴和胞中所形成的经脉,有“阴脉之海”之称。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于会阴,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上行,经咽喉部(天突穴),到达下唇内,左右分行,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分支由胞中贯脊,向上循行于背部。
任脉的经穴共有24个,对应24节气,从下往上分别为: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
任脉的显著特点是它在鸠尾中焦处,分出分支,散布腹部肌肉和皮肤,连接三阴经和胃经。它在腹部散布的是阴液,如果它不在腹部散布下降,热就会在腹部产生;气不下降,热气就会上升到上焦,停留在那里,那么就会出现咽喉干燥,天突处疼痛,膻中处胸闷不适等症状;而气聚中焦也会产生恶心呕吐的症状。
具体治疗方法
王迎教授提出了一套可快速将奇经八脉运用到临床的方法,简单易学、效果显著。对于流感引起的咽喉痛等症状,主要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 八脉交会穴:列缺配照海
- 胃气线,照海、俞府(如有正中芯腹征)
临床案例
张伟亚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采用王迎教授的任脉疗法治疗流感症状效果显著:“上次听老师讲完任脉治病,对于咽喉痛的治疗就特别速效,最近流感严重,很多同事嗓子疼找我开中药,我说扎两针吧,大部分只需要列缺照海针上就能立刻见效。以前都是少商,商阳放血,麻烦且疼。最近越来越多人找我来扎针治感冒了。”
另一位医生李智珍也分享了她的经验:“今天又逮到一位任脉腹征的,之前一直往中脘脾胃方面想。昨天晚上听直播的任脉头痛突然想起这个案例,今天扎了列缺照海,腹征很快缓解了。”
总结
王迎教授研究的任脉抗流感新疗法,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案,也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这一创新疗法充分体现了中医针灸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传统医学的现代化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