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人口危机下的养老难题:挑战与应对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14:0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人口危机下的养老难题:挑战与应对

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97亿,占总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7亿,占总人口的15.4%。这一数据表明,中国已全面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日益严峻。

01

养老难题:挑战与压力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运行和国家治理带来深远影响。从家庭层面来看,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巨大压力。随着独生子女一代父母逐渐步入老年,"4-2-1"的家庭结构(即一对夫妇需要赡养4位老人和抚养1个孩子)成为常态,家庭养老负担日益沉重。同时,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强,许多老年人处于"空巢"状态,缺乏必要的照料和支持。

从社会层面来看,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系构成重大挑战。以养老保险为例,2023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5亿人,但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养老金支付压力持续加大。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超过4亿,老龄化的比例将接近40%,这将给养老金制度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此外,医疗资源的供需失衡问题也日益凸显。老年人是医疗服务的主要需求者,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医疗资源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特别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医疗资源本就相对匮乏,如何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02

政策应对:顶层设计与具体措施

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2年版)》,遴选出54种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25种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推动典型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推广应用,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则提出, 拟通过强化信息技术支撑、推进平台提质升级、丰富智慧健康服务、拓展智慧养老场景、推动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与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方式来提升产品供给、数据应用、健康管理、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等能力。

在顶层设计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了到2050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规划提出,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制度,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

在具体措施方面,政府采取了多项举措:

  •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提高制度可持续性。同时,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鼓励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 推进医养结合:整合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康复护理等一体化服务。截至2023年,全国医养结合机构总数达到6.1万个,床位171.6万张。

  • 发展智慧养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实时、高效、低成本的养老服务。例如,智能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老年人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智慧养老平台可以整合各类养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服务。

  • 推进适老化改造:对公共场所和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提高老年人的生活便利性和安全性。例如,加装电梯、改造坡道、安装扶手等。

  • 发展银发经济:鼓励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发展老年旅游、老年教育、老年文化等产业。

03

创新解决方案:智慧养老与医养结合

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实践中,一些创新模式正在涌现,为解决养老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智慧养老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实时、高效、低成本的养老服务。智慧养老场景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起面向居家老人、社区照料中心和养老机构等多维度的服务平台,为老年人及照护人员提供实时、高效、低成本的服务,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显著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降低支出成本。

例如,在养老院场景中,智慧养老平台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准确记录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入住时间和身体状况等数据,并与家属实时共享。在此基础上,机构管理人员可以更高效地根据老人的信息进行床位调配、服务安排。同时,借助床位智能终端、传感器等设备,机构可以实时监测老年人生命体征、活动情况等数据,医护人员可通过终端远程查看老人健康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在社区养老场景层面,对家居环境、社区照护中心等空间进行智慧养老改造,同样可以带来养老服务水平的跃升。如在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当地针对辖区失能、半失能的困难老人,率先试点“养老床位进家庭”项目,推出护理床位、互联网终端、意外报警装置等智能设备安装服务。通过一系列智能化改造,打造出“互联网+智慧养老平台+呼叫中心+智慧终端”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针对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当地部门依托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搭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用户可通过电话或“鄂尔多斯市智慧养老地图”微信小程序就近预约服务,涵盖助餐、助洁、助医、助急、助浴、助行以及保健诊疗、护理康复、心理支持等多种服务。

医养结合是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这种模式既解决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又满足了他们的医疗需求,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创新。

例如,北京市朝阳区探索建立"医养结合"服务模式,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康复护理等一体化服务。目前,全区已建成运营养老照料中心50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261家,养老机构床位数达1.1万张,初步形成"1+43+N"的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布局,即1个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43个街乡养老照料中心和N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实现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对接。

04

国际经验: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面对人口老龄化,日本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经验积累。日本老年人口占比在全球最高,2024年是29%,预计到2060年会达到38%。目前,日本总人口为1.26亿,到2040年人口会下降到1.12亿,而老年人口数量将从3600万增长到3900万。

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值得借鉴。该制度规定,40岁及以上的人按照收入的1.6%缴纳保费,由雇主和雇员各承担一半。受益者在使用长期护理服务时,相关费用的70%-90%由长期护理保险支付,其余由受益者自付。日本把老年人需要照护的情况分为7级,护理级有1-5级,如果老年人需要特别护理就是5级,如果只是需要一些初级的护理,就是1级。如果当前还不需要护理,另外还有1和2两个支持级别,能够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某种形式的支持,预防他们遭受伤害。此外,即使老年人不符合这7个级别的要求,政府也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给老年人提供一些额外的支持。

此外,日本还注重提高护理服务效率和质量。政府发布了一些指南,引导照料者使用监测传感器、升降机、对讲机等设备来提高效率。这些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切实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日本未来还将在这方面付出更多努力。

05

结语: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政府应继续完善相关政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社会应积极参与,提供多元化的养老服务;家庭和个人也应做好养老准备,树立积极老龄观。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让老年人过上幸福、有尊严的生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