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冬季养生必知:6大穴位按摩艾灸法提升免疫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冬季养生必知:6大穴位按摩艾灸法提升免疫力

引用
百度
11
来源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347666186485317
2.
https://www.sohu.com/a/848566076_121118847
3.
https://www.sohu.com/a/831484113_121119045
4.
https://www.sohu.com/a/845842501_122006510
5.
http://szyyj.gd.gov.cn/zyyfw/ysbj/content/post_4616516.html
6.
http://www.jdzdsyy.com/html/4597/4597.html
7.
http://szyyj.gd.gov.cn/zyyfw/ysbj/content/post_4519862.html
8.
https://m.people.cn/n4/2024/1109/c3626-21415719.html
9.
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html?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aid=038cf17c68189967b2673b6cd7bc9e2b!!wm_id=d77dd89ee9564ee798ca84ccaeee2cfb
10.
https://www.gzpfs.com/businessscope/yufangyubaojian/453829113421.html
11.
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483010

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也是各种疾病多发的时期。在这个季节,人体容易受寒,阳气不足,免疫力也随之下降。如何在寒冷的冬季保护身体,增强抵抗力?中医理论认为,通过按摩或艾灸特定穴位,可以调和阳气、温暖身体、提高抗病能力。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特殊设备,但效果显著,是冬季养生的理想选择。

01

冬季养生的重要穴位

神阙穴:温补元阳,调节全身气血

神阙穴位于肚脐中央,是人体任脉上的重要穴位。它具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的功效,对腹痛、久泻、虚脱、水肿等病症有防治作用。艾灸此穴可以温补元阳,调和气血,增强体质。艾灸操作时,可采用艾条温和灸,或将纯净的食盐或姜片填敷于脐部,上置艾炷施灸,每次灸3-5壮,灸至局部温热舒适为度。

关元穴:温阳散寒,补益肾气

关元穴位于腹部脐下三寸处,是任脉上的重要穴位。它能够通调足三阴经、小肠等经脉,补益肾脏,对下焦虚寒导致的问题(如腰膝酸软、尿频尿急等)有显著改善作用。按摩此穴可以激发阳气,驱散体内寒气,为身体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提升阳气,改善畏寒怕冷的症状。按摩时,可以用大拇指指腹轻轻按压,力度适中,以产生酸胀感但不疼痛为宜。每次按摩1-3分钟。

足三里穴:调脾胃,强免疫

足三里位于膝关节下方四横指,胫骨外侧凹陷处,是胃经的重要穴位。长期按摩此穴可以健脾胃、补中益气,改善消化功能,帮助身体更好地吸收营养。同时,它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增强气血的生化功能,为身体注入活力,改善冬季常见的手脚冰凉、疲倦乏力等症状。研究表明,按摩足三里可以提高人体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等冬季多发疾病。按摩时,可以用大拇指指腹轻轻按压,力度适中,以产生酸胀感但不疼痛为宜。每次按摩1-3分钟。

其他重要穴位

除了上述三个主要穴位外,还有几个穴位在冬季养生中也非常重要:

  • 天枢穴: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具有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等功效,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等。

  • 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具有健脾化湿、通利三焦等功效,主治腹胀、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等。

  • 公孙穴:位于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底前下方的赤白肉际处。具有健脾益胃、通调经脉等功效,主治胃痛、呕吐、肠鸣、腹痛、泄泻、痢疾等。

  •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脐中上4寸的前正中线上。具有和胃健脾、通降腑气等功效,主治胃痛、腹痛、腹胀、呃逆、反胃等。

  • 脾俞穴: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具有和胃健脾、升清利湿等功效,主治腹胀、呕吐、泄泻、痢疾、便血等。

  • 命门穴:位于腰部正中,第二腰椎棘突下方的凹陷处。具有强肾固本、调和气血等功效,主治腰膝酸软、疲倦乏力、畏寒、四肢冰冷、夜尿频多等。

02

艾灸与按摩的操作方法

艾灸方法

艾灸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艾草性温,具有纯阳之性,燃烧时产生的温热和药力,通过穴位渗透肌肤,循经传导,激发人体经络气血运行,调节脏腑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现代研究表明,艾灸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细胞活性,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

艾灸的常用方法包括:

  • 直接灸:将艾绒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施灸。因会对皮肤造成创伤,留下瘢痕,故又称瘢痕灸。此方法火力足、疗效显著,常用于治疗虚寒重症,但因其会留疤,现在较少使用。

  • 间接灸:在艾绒与皮肤间隔一层介质施灸。如隔姜灸,将姜片置于穴位,放上艾绒点燃。姜的温通与艾绒的温热协同,增强散寒祛湿、温通经络功效,常用于风寒湿痹、虚寒腹痛等。隔盐灸则是将食盐填于脐窝,上置艾绒施灸,多用于治疗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等。

  • 悬灸:艾条悬于穴位上方施灸。

  • 温和灸:点燃艾条一端,距穴位皮肤2 - 3厘米处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个穴位灸15 - 20分钟,至皮肤红晕。常用于保健及虚寒病症。

  • 回旋灸:距穴位皮肤3厘米左右,围绕穴位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移动艾条,使皮肤有温热感但不灼痛。适用于面积较大的穴位或风寒湿痹。

  • 雀啄灸:像小鸟啄食般,一上一下移动艾条施灸。温热感较强,适用于急症或虚寒症较重者。

艾灸的功效主要包括:

  • 温通经络:对风寒湿邪所致的经络痹阻,如颈肩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艾灸可温通经络、散寒止痛。长期伏案者,艾灸颈部穴位,能缓解颈部疼痛与僵硬。

  • 散寒除湿:可改善寒湿内盛导致的腹胀、腹泻、宫寒痛经等。女性宫寒痛经,艾灸小腹部穴位,能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 扶阳固脱:对阳气虚弱、虚脱危证有救治作用。如急性腹泻导致阳气虚脱,艾灸神阙、关元等穴位,可回阳救逆。

  • 预防保健:艾灸足三里、关元等保健穴位,能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民间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干”之说,指常灸足三里可保健康。

艾灸的注意事项:

  • 施灸顺序:一般先上部后下部,先头面后四肢,先背部后腹部。避免气血逆乱,防止头晕、恶心等不适。

  • 施灸禁忌:热性病症如高热、阴虚火旺者不宜艾灸,以免加重体内热邪。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醉酒者,以及孕妇腹部、腰骶部等部位,也不宜施灸。

  • 施灸后护理:施灸后局部皮肤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若出现小水疱,注意保持清洁,避免感染,多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需用消毒针具挑破,排出里面的液体,用碘伏消毒,覆盖无菌纱布,定期换药。

按摩方法

按摩时要专注且放松,避免在情绪激动或过度疲劳时进行。空腹时按摩可能引起不适,饭后立即按摩可能影响消化功能。孕妇应避免按摩腹部穴位(如关元穴),以免刺激子宫。按摩时,可以使用一些润滑剂,如按摩油或凡士林,以减少皮肤摩擦,使按摩更加舒适。按摩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如果在按摩过程中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

按摩方法包括:

  • 指腹按压:用大拇指指腹轻轻按压穴位,力度适中,以产生酸胀感但不疼痛为宜。

  • 揉动按摩:以穴位为中心,用指腹画小圆圈进行揉动按摩,每次按摩1-3分钟。

  • 配合艾灸:对于关元穴、足三里穴,冬季可以配合艾灸,效果会更加显著。

03

冬季养生的科学依据

冬季是四季养生的重中之重,冬天的养生质量关乎着来年的健康。冬天的阳气最宝贵,日照短而弱,太阳很快就偏西;加之冬天是寒气主令,天气寒冷,易耗损人体的阳气,所以冬天也必须重视养阳,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尤其阳虚的人,更要注重养阳。

冬季养生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 饮食调养:冬季气温低,人体阳气内收,需要更多的热量来保持体温,以便驱寒、补益阳气。对于阳虚的人,在饮食上应该以温热为主,多吃一些能够提供热量的食物,如生姜、红枣、板栗、羊肉、牛肉,鸽肉等。同时,冬季也是养阴的好时机,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如冬枣、百合、雪梨、银耳、鸭肉等。但是要注意不要过度进补,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 适度运动:入冬之后,阳藏阴盛,天气寒冷,因此,锻炼时应收藏阳气,同时防寒防冻。可以通过适当的锻炼,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同时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血管疾病,还可以帮助降低血糖、血脂及胆固醇。但是要注意,冬季锻炼时要避免过度运动,以免出汗过多导致感冒。如果是在室内,可以选择练拳、做操、打乒乓球等。但要注意,锻炼场所要保持换气通畅;锻炼幅度和强度不可过大,取微汗即可;锻炼后及时保暖,以免受寒。对于一些身体强壮的人,可以进行室外锻炼,比如跑步、滑冰甚至冬泳等。但锻炼后不可大汗,而且锻炼的时间和强度也要适度。必须注意的是,若天气极冷,则不宜锻炼。

  • 充足睡眠:冬季气温低,人体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来恢复体力。因此,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早睡晚起。同时,要注意睡眠质量,保持安静的睡眠环境,避免噪音和光线干扰。

  • 心理健康:冬季天气阴沉,阳光照射时间短,容易让人感到抑郁和焦虑,保持心情愉悦对于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可以每天抽出一些时间来晒太阳,有助于改善心情;多参加社交活动,与朋友交流沟通,可以缓解孤独感,改善情绪;可以进行一些放松练习,如深呼吸、冥想等,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情绪。

  • 中医调理:立冬后,宜养精蓄锐,避免高强度运动,保存阳气,对容易忽视的保暖问题要及时纠正,拒绝美丽“冻”人,当然中医治疗也可以起到预防保健的作用,艾灸就是不错的选择。艾灸疗法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艾灸的热力和药力可驱寒逐湿、消瘀散结。艾灸神阙穴可预防感冒;艾灸关元穴可温通经络、补益阳气;艾灸足三里具有补脾胃等功效;灸气海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功效;灸风门穴适宜于体质较弱、常患感冒者;灸肾俞穴具有调理肾气、强健腰脊等功效。最近流感比较多,除了可以艾灸这些穴位,也可以适量服用中药方剂“玉屏风散”或“玉屏风口服液”,可以增强体质。经常按 摩耳部,可以达到固肾养肾的目的。分别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从上至下在耳朵两侧进行按压若有痛处,可增加按压时间;然后,两食指伸直,用力适度,分别插入两耳孔,旋转180°,反复3次后拔出,连续6次。此法有补肾、聪耳、健脑之功。穴位按 摩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保健按 摩;以经络穴位按 摩为主,其手法渗透力强,可以放松肌肉、解除疲劳、调节人体机能,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延年益寿之功效。比如按 摩太溪穴、涌泉穴。 “三九贴”是一种穴位贴敷疗法,即在“三九”天里每“九”的第一天,将配制好的中药碾磨成粉末,制成膏药,分别贴在人体的不同穴位上,经几个小时取下,在冬季里达到增强抵抗力、防病治病的效果。三九天是人体的阳气(即正气、体质)处于最弱的时期,这个时候容易患病,养生保健尤为重要。通过药物对穴位的温热刺激,温壮元阳,激发经气,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抵御外邪入侵。

04

注意事项

  1.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穴位的反应也不同。有些人可能对某些穴位特别敏感,而另一些人则可能感觉不到明显的效果。因此,在进行穴位按摩或艾灸时,要注意观察身体的反应,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力度和时间。

  2. 孕妇禁忌:孕妇应避免按摩腹部穴位(如关元穴),以免刺激子宫。同时,孕妇也不宜进行艾灸,因为艾灸可能会引起子宫收缩,增加流产的风险。

  3. 皮肤敏感:有些人可能对艾灸的烟雾或气味敏感,或者对按摩的力度敏感。如果出现皮肤红肿、疼痛或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

  4. 疾病状态:如果患有皮肤病、感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或恶性肿瘤等,应避免进行穴位按摩或艾灸。在进行任何自我保健方法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专业的中医师。

  5. 操作规范:在进行艾灸时,要注意防火安全。艾条应放置在稳定的支架上,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以免造成烫伤。同时,要确保操作环境通风良好,避免烟雾积聚。

  6. 持续性:穴位按摩和艾灸的效果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因此需要持续进行。建议每天坚持按摩或艾灸,每次10-20分钟,持续2-4周,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通过按摩或艾灸这些穴位,可以有效提升身体的抗寒能力和整体健康水平。但需注意操作力度适中,并在必要时咨询专业医师,尤其是孕妇应避免自行操作。在这个冬天,不妨试试这些简单易行的方法,让你的身体更加温暖和健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