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异特龙标本现广州,3D扫描揭秘捕猎秘密
中国唯一异特龙标本现广州,3D扫描揭秘捕猎秘密
异特龙是侏罗纪晚期的顶级掠食者,以其强壮的身体和灵活的动作著称。近期,中国唯一公开展示的异特龙真标本在广州有了新发现,研究团队使用3D科技对异特龙前肢运动范围进行了深入分析,为理解其捕猎策略和生存挑战提供了新的视角。
异特龙“大卫”真标化石
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所收藏展示的异特龙,昵称“大卫”,是中国唯一公开展示的异特龙真标本,保存完整度高,尤其是头骨和腹膜肋的保存状态极为罕见。研究团队使用激光扫描获取了化石表面的形态学模型,并对前肢数字模型进行了三维安装,对其前肢进行了全面运动范围评估。
异特龙复原图
研究揭示了异特龙前肢的灵活性:肩肘关节屈伸超过70度,指关节最大屈伸达90度,显示其前肢在捕猎中至关重要。异特龙肩关节有限的活动范围表明,前肢主要是捕捉猎物,但不能再向前,这表明首先接触到猎物的是嘴部,而手掌则可以用于抓住胸部或颈部以下的猎物或钩住物体。
除了发现异特龙前肢的运动特性,本次研究还揭示了其在右肩受伤后展现出的惊人恢复力。尽管最终或许是因捕猎方式变化导致食物短缺而灭亡,在它生命终结时右肩的损伤已痊愈。这些发现使我们更生动地了解了异特龙的生存挑战和传奇冒险,帮助我们理解异特龙在进化中适应环境变化,仿佛在诉说着远古时代的传奇冒险。
恐龙是我们了解地球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很好的窗口,恐龙的演化史就是一部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演化史。从2亿多年前到6600万年前,地球陆地上的动物以各种各样的恐龙为主,没有恐龙就没有地球现在的生物多样性。
科学研究表明,在恐龙繁盛于地球的年代,气候温暖湿润,到处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那时候,整个地球是一个协同演化的生命共同体,各物种之间的生存关系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更多的是协同演化。
弘扬“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我国历来重视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通过创新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加强就地与迁地保护、研发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探索跨境合作管理机制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对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实践价值。
对恐龙的研究不仅是对过去的探索,也是对未来的准备。通过深入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我们星球上的生命共同体。只有了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多样性,我们才会更加珍惜、爱护今天的地球家园,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类未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