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价格企稳回升,农村经济迎来新机遇
玉米价格企稳回升,农村经济迎来新机遇
2024年,中国玉米市场经历了一个供需失衡的年度。全年玉米产量达到2.7亿吨,进口量为2340.66万吨,而下游消费仅为2.58亿吨,导致供需差扩大至3590万吨。受此影响,玉米价格呈现先跌后涨再跌的趋势,全年均价为2288.05元/吨,较2023年下跌15.97%。
然而,展望2025年,玉米市场有望迎来转机。据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团队预测,2024/2025年度我国玉米产需缺口将缩小至300万吨以内,不再需要大量进口玉米。国内玉米市场运行将主要取决于自身供需形势和储备调控政策。
供需关系改善
从供应端来看,2024/25年度新季玉米产量预计降至2.5917亿吨,同比减少1110万吨。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受面积下降及辽宁内涝影响,华北地区因玉米生长阶段前旱后涝导致亩产下降。进口方面,受政策调整影响,玉米进口量预计将进一步降至1400万吨以下。
需求端则呈现增长态势。随着生猪存栏逐步增加,饲料行业对玉米的需求同步增长。此外,玉米价格低于小麦,使得饲料小麦替代优势不明显,进一步提振玉米需求。预计2024/25年度总需求将达到2.6654亿吨,同比增加800万吨。
价格预期及走势
供需紧张有望推动玉米价格上涨。预计2025年一季度玉米价格将震荡上涨,因购销活跃度提升,企业补货及贸易商建库对价格形成支撑。二季度先跌后涨,三季度持续上行,四季度则低开高走。
政策和国际市场影响
政策层面,我国已连续多年超配额进口玉米,累计进口量达1亿吨。随着国产玉米供应保障能力增强,预计未来玉米进口将继续减少。中长期来看,玉米进口量有望保持在较低水平,主要用作市场调剂。
国际市场方面,全球玉米库存用量比降至20.85%,为12年来最低水平。美国、乌克兰等主要出口国供应收紧,欧洲玉米产量降至近15年次低水平,巴西玉米出口也将降至四年新低。这些因素都将对全球玉米价格形成支撑。
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玉米价格稳定并逐步上涨,将为农村经济带来多重利好:
农民收入提升: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价格稳定上涨将直接提高农民收入。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00元,实际增长7.3%,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玉米价格回升将进一步巩固这一增长势头。
产业链发展:玉米产业涉及种植、加工、饲料、养殖等多个环节。价格稳定将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农村经济整体向好:玉米作为重要农产品,其市场表现对农村经济具有重要影响。价格稳定上涨将增强农民种植信心,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向好。
总体来看,2025年玉米市场有望迎来供需平衡,价格逐步上涨。这不仅有利于农民增收,也将为农村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建议农民和相关企业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规划种植和经营策略,抓住市场回暖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