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汶川地震后成立的I Do基金,十年助五万困难群体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24:4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汶川地震后成立的I Do基金,十年助五万困难群体

2008年汶川地震后,李厚霖第一时间捐资2000万元成立中华慈善总会"I Do基金",专注于救助受灾儿童。这一善举不仅展现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也开启了他长达十余年的慈善之路。

01

I Do基金:从紧急救援到持续帮扶

I Do基金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为了爱,我愿意"的理念,在教育、扶贫、儿童、文化等领域展开各类公益项目。基金成立初期,主要聚焦于地震灾区的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例如,地震发生三天后,基金就启动了"爱心妈妈献爱行动",连续三年为灾区儿童提供温暖和帮助。同时,还发起"汶川新家庭计划",资助两名受伤截肢的儿童,并为她们提供心理治疗。

随着工作的深入,I Do基金逐渐将目光投向更广泛的领域。例如,在西藏阿里地区,基金不仅捐赠了价值40万元的生活学习物资,还建立了电脑教室等基础设施。在四川汉源县古路村小学,基金资助学生下山读书,并捐建电脑教室,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界的窗口。

02

创新公益:艺术梦想计划的探索

在传统慈善模式之外,李厚霖还积极探索创新公益路径。2011年,I Do基金启动了艺术梦想计划,通过"商业赋能+公益联姻艺术"的模式,为特殊群体提供艺术教育和展示平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与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合作。基金邀请十余位艺术家导师前往学校进行艺术支教,三年时间里共诞生了400余件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798艺术区展出,还通过拍卖等形式筹集善款,实现了公益项目的自我反哺。

03

教育扶贫:让梦想照进现实

教育一直是李厚霖慈善事业的重点领域。除了硬件设施的投入,他还特别关注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例如,推出的"梦想课堂"项目,为北京打工子弟学校提供艺术教育资源,助力孩子们实现梦想。

此外,I Do基金还与多家机构、企业、媒体建立公益伙伴关系,共同推动教育公平。据统计,十余年来,基金已帮助五万多名儿童、妇女、手工艺人等受困群体改善生活状况。

04

慈善理念:从捐赠到可持续发展

李厚霖的慈善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商业领域,他创立的I Do品牌近年来面临市场挑战,业绩出现下滑。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在公益领域的投入和创新。相反,他更加坚定了通过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动慈善事业的决心。

在接受采访时,李厚霖曾表示:"慈善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捐赠,更应该是一种能够自我反哺的生态系统。"这种理念也体现在他的实际行动中。例如,在西藏的"水车行动"项目中,他通过京东众筹平台发起倡议,不仅筹集了打水用车,还邀请爱心合伙人监督执行,确保项目的透明度和可持续性。

05

荣誉与争议:一个企业家的慈善之路

李厚霖的慈善努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他先后获得民政部"2008年中国慈善奖"、中国社会工作协会"2013年度中国慈善事业特别贡献奖"、中国社会责任百人论坛"2016公益慈善奖"等荣誉,并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人物"称号。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李厚霖及其企业也面临一些争议。例如,有报道称I Do品牌及母公司恒信玺利在2022年上半年业绩大幅下滑,甚至出现拖欠员工薪资的情况,创始人李厚霖也因此多次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这些信息提醒我们,在评价企业家的慈善行为时,也需要关注其商业实践和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06

结语:慈善是一场长跑

从汶川地震后的紧急救援,到持续十余年的公益创新,李厚霖的慈善之路展现了企业家的社会担当。他不仅通过I Do基金直接帮助了数以万计的困难群体,更重要的是,他探索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慈善路径,为更多企业和个人参与公益事业提供了有益借鉴。

正如他在一次采访中所说:"慈善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生活方式。"这句话或许正是他坚持慈善事业的最好注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