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揭秘:如何识破“离奇车祸”背后的骗保套路?
公安部揭秘:如何识破“离奇车祸”背后的骗保套路?
近日,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融媒体采访组赴浙江宁波、江苏南京深入采访两起由“离奇车祸”牵出的保险诈骗领域典型案例,通过报道揭露犯罪手法、彰显打击成果、加强警示宣传,以期推进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防范。
离奇而频繁的“交通事故”
“被追尾后,我将车往前滑了一下,结果又撞上来,我又往前滑了一下,还撞上来,连撞三次!”说起半年前的一起交通事故,浙江省宁波市的周先生气愤不已。由于追尾前周先生进行了变道,且事发道路没有监控,按照行车记录仪监控判断为周先生全责。在周先生看来,这起事故“略显诡异”,但他觉得“有保险公司赔”,就没过多纠结。
直到不久前,周先生接到宁波市公安局镇海分局经侦大队的电话,才知道自己成了保险诈骗的“工具人”。“以蔡某、李某为首的犯罪团伙驾驶或雇佣车手驾驶车辆撞击不知情第三方车辆,造成对方全责,再通过系列操作获得保险理赔款。”镇海分局经侦大队副大队长敬云天介绍,今年5月,民警在一次护企走访中从宁波市保险行业协会了解到,镇海居民蔡某3年内驾驶不同牌照的13辆小轿车发生数十起事故,在7家保险公司获理赔款20余万元,涉嫌保险诈骗。
除车险诈骗案件外,江苏南京警方破获的外卖平台骑手保险诈骗案件中,“离奇的车祸”也频现。外卖骑手日常“与时间赛跑”,多送单、多赚取报酬。但是有些外卖骑手,外卖没送几单,反而“车祸”频出。要么撞到人,把人撞成伤残;要么撞坏贵重物品,如精密仪器、小提琴、笔记本电脑等。可是,怎么会经常有人带着精密仪器等不常见的物品在大街上晃悠,还恰好被撞?
警方表示,这些“离奇的车祸”,正是保险诈骗的重要环节。“骑手工作时存在职业伤害风险,易造成三方损失,我们很关注这一问题,要确保商业保险100%覆盖骑手群体,保障范围覆盖意外伤残、医疗、第三方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等场景。”美团安全管理部金融安全负责人岳纪华说。
基于保障骑手权益,美团与多家保险公司合作推出外卖骑手意外险,保费低至几元钱。这一带有公益性质的险种刚推出不久,就被不法人员钻了空子。“某保险公司南京分公司报案,称外卖骑手朱某等人在1年多时间内发生事故17起,获取保险理赔近7万元。”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经侦大队大队长刘振华介绍说。
复杂而隐秘的“骗保一条龙”
“外卖骑手意外险保费低,犯罪成本低,赔付金额相对较高。”刘振华说,因此,该骗保手法在部分骑手群体中迅速传播,主要分专送(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有组织作案和众包(兼职)骑手勾连作案。
在专送有组织作案中,组织者经营的外卖代理点有数十名至上百名骑手加盟。组织者联系黄牛购买伤残等级认定证明、治疗证明等,联系汽修厂得到事故车辆,伪造交通事故造成车损或人伤。
“骗保骑手将电动车与损坏汽车进行摆拍,即可上传材料进行理赔。”鼓楼分局办案民警彭梓原介绍,该险理赔审核工作量大,加之理赔审核全程网办,容易被人“蒙混过关”。
众包勾连作案为前期参与专送组织作案的骑手从中“尝到甜头”后“自立门户”,发展其他兼职骑手或亲友共同作案,一般以伪造道路碰擦事故造成他人高价财物损失为主。“该保险公司虽然在南京,但全国各地的外卖骑手都能购买该保险。部分曾参与骗保的外卖骑手回乡后,又‘重操旧业’。”彭梓原说。
经鼓楼警方梳理侦查,该案涉及一个全国性的保险诈骗犯罪网络,全国1000余名骑手和近50家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涉及其中,人员涉及江苏、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共包括7个保险诈骗团伙、38名犯罪嫌疑人,涉及骗保总金额达3亿余元。
众多案例显示,近年来,保险诈骗犯罪呈现出地域跨度广泛、犯罪手段多样和作案主体职业化、团伙化的新特点新趋势,犯罪团伙内部分工明确、组织架构紧密,案件侦查难度较大。
在宁波车险诈骗案中,犯罪团伙涉及大量二手车交易,“事故”出险获得理赔后便通过各种方式掩饰犯罪痕迹,给侦查破案带来挑战。侦查过程中,办案民警在海量数据中“大海捞针”,从一起起交通事故、一次次二手车交易、一条条保险理赔信息、一笔笔资金流向入手……通过对各类数据进行梳理和碰撞,办案民警最终厘清犯罪嫌疑人间的关系脉络及其犯罪事实。
目前,该系列案件已收网,公安机关在山东、安徽、内蒙古、辽宁等地打掉8个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53名,涉案总金额3000余万元。“该案的黑色产业链涵盖中高档二手车交易、事故车手、理赔定损掮客、汽车修理厂、洗钱分赃等环节和构成元素。”敬云天介绍,团伙中有车主、被保险人、A车司机、B车司机、维修方和中介黄牛等角色。
该团伙策划的“交通事故”有多种类型:组织A车司机与B车司机故意相撞;组织司机造成单方事故,如撞击围栏或树木;组织司机撞击第三方“工具人”车辆,通过“技巧”造成对方全责等。犯罪嫌疑人通常选择撞坏车前大灯。“豪车大灯价格昂贵,原厂进口件与通配件、拆车件差价大,汽修厂按照安装原厂件定损,保险公司将理赔款付给汽修厂,但实际安装的为通配件或拆车件。”镇海分局经侦大队民警沃智达介绍,汽修厂扣除修理费用后,将差价返给犯罪团伙,后续进行洗钱和分赃。
深刻而惨痛的教训
这是一场骗保者、保险行业、普通投保人和无辜第三方的多方博弈。保险诈骗不仅严重侵害消费者的权益,影响行业高质量发展,更可能让普通民众成为犯罪分子的“工具人”。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保险种类及覆盖面不断扩大,已经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随之而来,保险诈骗风险逐步显现,相关犯罪案件逐年增加,严重侵害消费者的权益,影响行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以来,在金融监管部门的支持协助下,全国公安机关经侦部门持续开展保险诈骗犯罪打击工作,共破获保险诈骗犯罪案件近2000起,打掉犯罪团伙近600个,抓获一大批犯罪嫌疑人,取得了显著战果。
公安部公布的十起保险诈骗典型案例显示,犯罪手法包括利用高档二手车制造事故、虚构夸大伤情、利用电商平台规则等新型手段,涉案金额从数百万元到数亿元不等。这些案件的侦破,彰显了公安机关打击保险诈骗犯罪的决心和能力,也警示着公众要提高警惕,防止成为骗保的“工具人”。
保险诈骗不仅会导致刑事责任,还会对个人信用和社会信任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务必遵守法律,切勿尝试此类违法行为。同时,保险行业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风险防控,完善制度机制,共同维护保险市场的健康安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