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论坛呼吁发展海洋“永续农业”
世界经济论坛呼吁发展海洋“永续农业”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海洋资源的日益枯竭,如何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了一个全球性议题。世界经济论坛最近呼吁发展海洋"永续农业",以应对海水养殖业面临的挑战。本文将探讨永续农业的概念及其在海洋养殖领域的应用前景。
永续农业的概念
"永续农业"(Permaculture)这一概念由澳大利亚生态学家比尔·莫森(Bill Mollison)和戴维·霍尔格林(David Holmgren)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它是指有意识地设计和维护农业,以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复原力和稳定性。永续农业的核心理念是关爱地球、关爱人类和公平分配。免耕农业(No-till Farming)、伴生种植(Companion Planting)和食物森林(Food Forests)等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永续农业实践。
今天,“永续农业”这一词也被用来描述一种可持续的、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活方式。它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海水养殖业的挑战
海水养殖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但传统养殖方式对其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人类的过度捕捞导致大部分野生鱼类物种数量持续减少,海洋捕捞产量下降已经无法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海鲜需求。在此情况下,全球范围内的海水养殖业蓬勃发展。在澳大利亚,水产养殖业的规模已经超过了捕捞业。海水养殖已经成为人类至关重要的食物来源,是养活不断增长的地球人口的关键,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海水养殖模式存在诸多不足,不利于海洋生态环境和沿海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养鱼场会污染水资源,虾类养殖是全球红树林砍伐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海水养殖虽然解决了海鲜供给问题,但也为海洋环境保护埋下隐患。
图源:网络 网址:https://www.cdcbj.com/ai/monitoring02.htm
海洋永续农业的实践
在海水养殖和海洋环境保护领域,永续农业的理念值得进一步实践。虽然海洋永续农业的定义尚为明确,但目前在海水养殖与海洋治理等方面的诸多突破与永续农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例如,新兴的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Integrated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IMTA)模式便与陆地上永续农业常用的闭环模式(Closed-loop Approach)极为相似。该模式充分利用了生物间的生态互利性。养殖系统中一些生物释放或排泄到水体中的废弃营养物质以及消费者产生的食物垃圾都可以成为养殖鱼类的营养物质来源或为其提供栖息地,从而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永续农业的理念在以自然为灵感的设计和仿生领域中也有显著的影响。利用自然的形态来设计和建造人造系统,可以提高其效率、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澳大利亚便存在通过建造具有小型海洋生物所需的角落和缝隙的结构来恢复岩礁生态系统的成功案例。这种做法可以模仿自然岩石的形态,提供生物栖息和繁衍的场所,从而促进岩礁生态系统的恢复。
推动海洋永续农业的建议
社会各方需激发创造力,共同推动海洋永续农业的创新和实践。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框架鼓励小规模生产者,特别是那些能够具有积极的社会和生态效应的小规模生产者。研究人员可以研究制定详细的评估、衡量标准,投入研发新的海洋永续农业技术,并为相关人员和养殖者提供专业指导,推动海洋永续农业技术的传播。
本文原文来自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 ),2024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