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悲情城市》:侯孝贤的长镜头美学与历史见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悲情城市》:侯孝贤的长镜头美学与历史见证

引用
豆瓣
10
来源
1.
https://m.douban.com/movie/review/15793427/
2.
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89332
3.
https://m.sohu.com/a/783538493_120212651/?pvid=000115_3w_a
4.
https://m.douban.com/movie/review/16397560/
5.
https://m.sohu.com/a/824783267_121956424/?pvid=000115_3w_a
6.
https://m.douban.com/movie/review/16019928/
7.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496978
8.
https://www.sundaykiss.com/%E9%9B%BB%E5%BD%B1%E5%BD%B1%E8%A9%95/%E6%82%B2%E6%83%85%E5%9F%8E%E5%B8%82-%E9%9B%BB%E5%BD%B1-%E5%BD%B1%E8%A9%95-aplt-1169459/
9.
https://www.elle.com/tw/entertainment/drama/g42404124/a-city-of-sadness/
10.
https://m.bilibili.com/opus/982222599285112852

1989年,侯孝贤执导的《悲情城市》在台湾上映,这部以“二·二八”事件为背景的电影,不仅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更成为了台湾电影的重要里程碑。影片通过一个普通家族的命运变迁,展现了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而侯孝贤独特的长镜头美学,更是为这部影片注入了深沉的艺术魅力。

01

静止凝视:时间的内省与沉思

《悲情城市》全片200个左右的镜头,平均每个镜头时长40秒,最长可达3分钟以上。这种长时间的静止镜头,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静默的观察者,得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在静子告别宽荣和文清的场景中,导演用一个50多秒的固定机位全景镜头,静子背对着镜头,左右两边是相对而坐的文清和宽荣,整个画面没有任何多余的动静,只有静子一人诚恳伤感的告别。这种静止的长镜头,不仅避免了蒙太奇手法对观众视角的干扰,更让观众在平静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体验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宁静与沉思。

02

构图空间:门框里的历史与人性

侯孝贤善于利用门框、窗栏等元素,创造出独特的构图空间。这种“隔离”的效果,既展现了人物的生活状态,又让观众保持了一种旁观者的冷静。

在《悲情城市》中,林家饭厅的场景出现了十多次,摄影机始终不动,将饭厅的门框作为镜头范围。这种构图方式,不仅展现了人物的生活细节,更创造出一种纵深的空间感。正如安德烈·巴赞所说:“大门的一切都历历在目。”这种“大门”式的叙事结构,让影片保持了“透明”和多义的真实。

03

历史的见证:小人物的命运交响曲

《悲情城市》中的医院场景出现了五次,每次都使用静止不动的长镜头。从静子给宽美送离别礼物,到文清带怀孕的宽美检查,镜头始终静静地记录着。这种镜头语言,让医院的走廊仿佛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人物的命运起伏。

正如一位影评人所说:“侯孝贤的电影是如此的克制,哪怕配乐都只是关键时候方有的点缀。散文化的叙述与多处留白与断裂,却像是最高明的画家,几笔就能传达神韵,勾勒出一个社会的方方面面。”

04

结语:长镜头里的历史温度

《悲情城市》通过独特的长镜头美学,展现了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命运。侯孝贤的镜头语言,既是对历史的见证,更是对人性的关怀。这种静止、隔离的镜头美学,不仅为电影艺术开辟了新的表达方式,更让我们在影像中感受到了历史的温度。

正如一位影评人所说:“侯孝贤用《悲情城市》为怀揣着大陆叙事的我们描绘出一副海上的史诗,这是台湾人的自叙自语。是导演悲天悯人的热眼旁观,也是万千人力透纸背的血泪心声。其壮阔与渺小融汇于一处,给观者久久不语的震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