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创作故事
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创作故事
叶绍翁,是生活在南宋的才子,素以闲适恬淡、寄情山水著称。他的性格上有着雅士风范,喜欢寄情山水,热爱大自然,尤其钟情于春天的盎然生机。
一天清晨,阳光明媚,春风拂面,叶绍翁心血来潮,想着:“这么好的天气,不去踏青赏花,岂不是辜负了大好春光?”于是,他身着素袍,穿上木屐,兴致勃勃地朝着附近一座闻名遐迩的私家园林走去。
园林主人是当地名士,与叶绍翁素有诗书之交,只是平日里各自忙碌,未曾有机会共赏园中美景。叶绍翁暗自计划着:“今日若能一睹这园中四季花卉、奇石流水的妙趣,也算不枉此行。”
叶绍翁到了门前,只见柴门紧闭,他轻扣门环,敲响了那扇柴门,唤道:“友人在家否?叶某特来游园,盼能一赏春光。”敲了很久,门内终于传来仆人答话声:“家主外出未归,恐不便接待。先生请改日再来。”
叶绍翁听闻此言,微微一笑,心想:“我可不是那么容易就放弃的。这春光岂能等人?我且一试,看看能否窥得园中一二春色。”他信步绕至墙边,只见墙头杏花烂漫,一枝红杏俏皮地探出墙头,似在向他招手,仿佛在告诉他:“别灰心,春色满园,哪能关得住?我就在这儿,给你瞧个够!”
与红杏偶遇的瞬间,令叶绍翁心生欢喜。他脱口而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即便园门紧闭,也无法阻挡生机勃勃的春色之美。那枝红杏,就像是春天的使者,冲破围墙的束缚,显示着无处不在的春意。
他继续沿着墙边漫步,目光所及之处,青苔遍地,绿意盎然。叶绍翁低头一看,木屐上的屐齿轻轻踩在那茸茸的青苔上,感受其湿润而柔软的触感,也留下了清晰的印记,他不禁笑了:“瞧我这急性子,把人家园门口的苍苔都踩了个遍。园林的主人若是见到,定然也会心生怜爱。”随即说道:“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这两句诗,既描绘了他试图入园而不得的细节,又流露出他对自然之物的怜惜之情,以及面对期待落空和生活小挫折时的淡然态度。美好的事物是不会被轻易阻挡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能捕捉到一抹亮色。
尽管未能入园,叶绍翁并未感到失望,反而被这场意外的启发了更多的诗兴。他站在墙外,遥想园中景致,或许有碧波荡漾的小池塘,或许有修竹茂林掩映的亭台楼阁,或许有百花争艳、鸟语花香的盛景。他心中暗道:“待到明日家主归来,我再登门拜访,共赏这满园春色,亦是美事一桩。”
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就像是一场与春天的美丽邂逅,虽然遭遇了小小的挫折,但最终却收获了意外的惊喜和人生感悟。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应怜屐齿印苍苔,
“应怜”是推测园林主人见到屐齿印痕时的心理活动。“屐齿”是指木屐底部的齿状结构,这里指诗人脚下穿着的木屐。“印苍苔”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站在园门外,木屐在青苔覆盖的地面上留下痕迹的情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访友游园时,出于对主人,以及园中景物的尊重与珍爱,推测园林主人可能会怜惜那木屐的痕迹踏印在了青苔上,担心自己的脚印破坏了园门边的清幽之景。
小扣柴扉久不开,
“小扣”就是轻轻地敲击,显示出诗人的礼貌与耐心。“柴扉”是用柴木制成的门户,通常用于乡间或私家园林,暗示此处并非繁华官邸,而是充满田园诗意的地方。“久不开”则是说尽管诗人轻敲许久,但柴门始终没有开启,暗示主人不在家或是不愿应门,使诗人不能如愿进入园中游览。
春色满园关不住,
“春色满园”描绘出园内春意盎然、繁花似锦的景象,尽管诗人未能亲眼目睹,但他凭借对春天的敏锐感知和丰富的想象力,断定园内必定是春光烂漫。“关不住”则强调春色的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它象征着生命力的强大与不可遏制,暗示着即使面临困境,美好的事物总会突破束缚,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来。
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是全诗最生动且富于哲理的画面。诗人虽未能入园,却在墙外看到了一枝红杏从园内探出头来,鲜艳夺目,打破了封闭的边界。这“一枝红杏”既是实写春色,又是象征的手法,代表了春天的活力、生命的张力以及美好事物无法被人为限制的本质。它不仅弥补了诗人未能入园的遗憾,更升华了主题,启示人们:美好的事物是封锁不住的,它们总会以各种方式显现出来,给人带来惊喜与希望。
诗人叶绍翁并不拘泥于形式,而是善于发现美、创造美,即使面对游园不值的小小遗憾,也能化为诗意瞬间,留下传世之作。
《游园不值》这首诗通过记述诗人访友游园未果的经历,借助“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四幅生动的画面,既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向往与赞美,又揭示了生命力量的顽强,与美好事物无法被阻挡。映照出叶绍翁超然物外、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热爱生活的个性,以及他身处乱世却依然欣赏生活之美的精神。诗人以小见大,寓哲理于寻常景致之中,展现了他的人生态度和对大自然的深刻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