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2:罗斯福新政 上部
光荣与梦想2:罗斯福新政 上部
在上一集中我们分析了大萧条的来龙去脉,讲了胡佛在这场灾难中扮演的角色,他一开始是主张遵循自由市场经济的规律来抵制政府干预市场的,但是后来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他也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用政府的强制干预手段想要把经济拉上正轨,不过采取的措施都不怎么奏效,他的声望跌到了谷底,胡佛这个名字从此也和大萧条画上了等号,以不作为的形象留在了历史的印象中。
大萧条
那在这个关键时刻,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登场了。由于关于罗斯福的篇幅比较大,下面我们分两部分说说这一集的内容:第一部分,我们说罗斯福新政都采取了哪些措施?第二部分,我们分析为什么罗斯福要加入二战?
第一部分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是政治世家出身,我们通常称他为小罗斯福。为啥称他为小罗斯福呢?因为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就是他的堂叔,叫他小罗斯福是为了和他堂叔区分开。罗斯福从小就很聪明,可惜他在一次事故中患上了小儿麻痹,从此不能站立,一直都是靠轮椅来行动。不过没关系,这点对他的政治生涯没有影响,相反还增加了他的个人魅力。
富兰克林·罗斯福
他是个特别善于沟通的人,所以他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打电话,给人的感觉总是无所不知。他外表温顺,内心刚毅,平时和谁说话都是一副顺从的样子,对谁都说好好好,但是一旦做决定,就谁的意见也不听,自己就拍板了。他是个典型的听大家的意见,但是最后自己做决策的很成熟的政治家。总之,他和胡佛的性格差异很大。
眼看这个国家就要玩完了,他又是携带着万众期待的目光接了这个盘,因此他就得不断地做事情,做出一副彻底改革的姿态,才能得到大家的拥护。时事造英雄,这么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就被罗斯福给赶上了。而且他还是有能力扛起这个事,你说他不成伟人,谁还能成为伟人呢?
我们把话说回来。罗斯福上台后当然先是和胡佛撇清关系,以前的烂摊子都是胡佛搞的,和我没关系。他的那句著名的演讲词,“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就是在那个时候说的。意思就是我来了,以后什么都不用怕了。
然后呢,他申请对这个国家的绝对控制权。当时的财政部长就颁布了一个法案,规定议会必须批准任何总统和财政部长“已经采取及今后将采取”的措施,也就是说,只要总统和财政部长决定采取的措施,议会不能反对。这是啥概念,等于大家默认了一个独裁者。财政部长伍丁草拟法案的时候就不停地嘀咕:法案由我提出,它亡我亡。意思就是国家已经这样了,都听你的,你就折腾吧,哪怕养出来一个希特勒一样的独裁者,咱们也认了。
罗斯福干的第三件事呢?是做了一个广播节目,叫做“炉边谈话”,相当于自媒体。每当他要发布什么政策的时候,就会在广播里和群众好好地解释一番。他的口才特别好,总是能把复杂的经济学概念解释得让所有人都能听得懂。他不断地打一些特别浅显易懂的比喻,让这个节目听起来很有趣味。他态度温和,声音低沉,说话的语速很慢,一句话说完总要空一下,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的坚定。你想,以前的总统都是高高在上的,讲个话基本上都是在念稿子,现在有这么一位和蔼可亲的总统给他们普及知识,和大家坦诚相待,商量拯救国家的对策,一点架子都没有,大家哪见过这样的总统,群众自然是被他的魅力折服得五体投地。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炉边谈话“
可别小看这个动作,他只要喊一嗓子,就能彻底消除银行的挤兑现象。你想,挤兑就是因为大家害怕嘛,现在罗斯福给大家说,大家别怕,你们存进银行的钱不是放在保险柜里,是要拿出去投资,银行把钱拿出去投资,一切才能运转起来。结果这一番解释后,前一天还排队去银行取钱的人,第二天就开始排队存钱了。大家对他的信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每天能收到8000封信,是胡佛的10倍。在一次民意检测中,让纽约的小学生在罗斯福和上帝之间投票,结果罗斯福排第一,上帝排第二。总之就是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地开始听从罗斯福的差遣。
大萧条下的银行挤兑潮
在安抚人心、取得信任之后,罗斯福开始大力推行他的“百日新政”,接二连三地推行各种各样的法案。
我们通常觉得罗斯福推行的法案和胡佛是截然不同的,其实你要细看,会发现其实他们颁布的法案内容有很多是相似的。比如大搞基础建设,胡佛是建水坝,罗斯福是组织那些无业游民去种树。比如征收富人的所得税,胡佛是让富人们把收入的63%都交出来,罗斯福呢,他琢磨着怎么把年收入10万美金以上的税率定到99.5%,就是超过10万美金的钱通通交出来吧,有很多富人就发誓在罗斯福执政的时候绝对不从商。再比如限定工人的工资和整顿金融体系,这些其实胡佛都干过。
那就奇怪了,同样的事情,不一样的人干,难道就能起到完全不同的作用?这就是罗斯福牛的地方,同样的药方,重新换了个包装,就能起到不同的作用。这中间的巨大差别就是群众对他们的信任度是完全不同的。当然他们的政策也不完全一样,主要来说,罗斯福的政策更大胆,更激进。他干了一些胡佛不敢干的事,比如废除金本位,开始印钞票。以前是有多少黄金就印多少钞票,这是抵制通货膨胀最有力的手段,这个方法都已经延续了100多年了,是大家默认的货币制度。现在罗斯福直接把它废了,彻底把这个黄金手铐解开,开始大力地印钞票。美国政府的印钞机又开始转了起来,一个星期就印了20亿新钞。
那你说这样印不会通货膨胀吗?当然会了,不过也没办法,已经是最坏的情况了,还能坏到哪去?有人就对罗斯福说,这个举动要么会让你成为最伟大的总统,要么就会留下千古骂名,罗斯福淡淡一笑,说还千古骂名呢,要是失败,我肯定就是最后一任总统了,哪顾得上那么多?你看,大家都在赌,不过还好,美元贬值了17%之后就稳定了下来,相反,欧洲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相比之下,美国又拥有了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你看,真是一步险棋,不过罗斯福赌赢了。
富兰克林·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
他还颁布了一些比较诡异的法案,比如《农业调整法》,这个法案是通过减少农产品产量的方式提高价格,牛奶被倒进河里,庄稼被毁坏,牲畜宰杀后被丢掉。罗斯福开玩笑说,这个法案是在给猪做计划生育。你可能说,这不浪费吗?对呀,非常时期就得用非常的办法。再比如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案》,这个法案对商业的干预就比胡佛要强硬很多倍,基本上商业就没有任何自由环境了,一切都听政府的。当然他还不忘废除《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就是前边说过的那个给进口产品加关税的法案,加大对外的出口量从而促进经济运转。
总的来说,罗斯福的这一套组合药剂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个星期之内,全国四分之三的银行重新开业,证券交易所的铜钟再次响起,纽约股价上升了15%,道琼斯指数传达的消息就是,幸福的日子又来啦。人们感觉又要回到以前的好日子了,这一切的功劳自然全都归到罗斯福的名下了。
美国1929--1942年经济发展状况
说到这不知道你琢磨出了点什么东西没有,罗斯福的新政和胡佛采取的政策基本上都是一些杀鸡取卵的招数,在短期内当然是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长期来看,这些招数都是会大大地伤害这个国家的经济基础的,自由市场制度在这个时期内被强力压制。生意人不能随意地做生意,富人不愿意创业,整个国家走向繁荣的原动力就被破坏了。也就是说罗斯福的新政其实并没有真正带人民走出大萧条,只是带来了一个即将走向繁荣的假象。
那你说他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没有,你想,他是在大家的期待下上台的,如果他上台依然什么也不做,等着市场自己变好,那他担任总统的这个基础就动摇了,换作任何人在当时的情景下几乎都会做这样的决策,这就是时代在弄人。
罗斯福的脑海中和胡佛一样也有一个执念,就是平衡财政预算,但是稍微一有动作,股市就下跌,稍微财政紧缩一下,各方面的经济指标就断崖式地下滑,所以他经常会通过财政赤字的方式来一次一次地给国家打强心剂。这种方法能撑多久呢?到1938年就达到了极限,这时候美国政府终于发现,除了罗斯福口中说的“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之外,还有其他很多事情值得恐惧。比如经济增长又陷入了疲软的状态,比如国外的局势越来越混乱。上流社会对罗斯福的态度已经从极度反感转变成了憎恨,没有其他的词可以表达了,就是憎恨。波士顿有一位书店老板听说罗斯福要出一本演讲集,就对那个出版人说,这个人的书可以放在我这卖,但是前提是得用他的人皮做封面。你看,罗斯福和上层精英的矛盾其实已经非常尖锐了。
来自网络
我讲这些其实就想说明,这个时候罗斯福急需一场战争才能转移大家的注意力。通常我们觉得美国是出于人道主义的精神才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这些原因当然是有的,但是通过我们前面的分析你会发现,还有一股非常强大的国内力量也在推着美国加入这场战争,就是国内的社会矛盾和经济态势。这个时候罗斯福知道,可能唯一能把这盘棋救活的方法就是加入战争。篇幅过大下部分我会在明天整理出来,尽情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