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运动助力青少年心理健康,17部门联合出台专项行动计划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18:5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运动助力青少年心理健康,17部门联合出台专项行动计划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专家指出,运动不仅是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有效手段,更是改善情绪和心理健康的关键途径。通过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多种类型的体育活动,青少年可以释放压力,提升自信心,增强抗压能力。

运动改善情绪的科学原理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殷莉介绍,科学研究表明,身体运动可以刺激青少年的肌肉状态和大脑,激活情绪,最终在人的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中构建良性循环。

运动不仅能激发和促进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反应速度等,还能促使身体释放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提升情绪状态。运动中,肾上腺素分泌量会持续增加,这对于缓解抑郁情绪也有帮助。

不同运动类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很重要,不同运动类型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同。

  • 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改善心境和情绪,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可以有效提升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 力量训练:如举重、做俯卧撑等,可以增强自信心。
  • 团体运动:如足球、篮球、排球等,可以帮助青少年获得更多的社交支持和情感联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责任心。
  • 竞争性运动:如羽毛球、乒乓球等,能增强青少年的应变水平和抗压能力。

面对不同负面情绪,体育运动的调节作用也会不同。焦虑不安时,可以选择瑜伽、游泳等抗压运动;愤怒焦躁时,可以选择消耗性强、节奏稍快的体育锻炼;抑郁悲观时,参加集体性的体育项目、跑步等有氧运动,可以较好缓解青少年状态。

运动建议

专家建议,青少年每周进行三至五次,每次约45分钟的运动。过多的锻炼并不总是更好,要把握好体育运动的频率和时间。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国家战略关注重点

近年来,我国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23年4月,教育部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同年11月,教育部成立了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旨在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开展科学研究,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

运动是有效预防和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能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还能帮助他们学会面对困难,形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他们的意志力、抗压能力是很好的锻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