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南昌海昏侯大墓&樟树国字山大墓:考古新发现来袭!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39:5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南昌海昏侯大墓&樟树国字山大墓:考古新发现来袭!

南昌海昏侯大墓和樟树国字山大墓是江西近期最重要的两大考古发现。南昌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铁质铠甲正在进行修复,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即将播出《海昏侯大墓铠甲修复记》。与此同时,樟树国字山大墓的发掘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揭示了丰富的东周时期文化。这两项考古发现不仅填补了江西考古的空白,还将在CCTV-10《探索·发现》栏目中详细介绍,敬请期待!

01

海昏侯墓铠甲修复:展现汉代制甲工艺最高水平

2024年12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传来重要消息:南昌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甲片堆积物已完成初步整理,文保人员成功提取约6000片甲片。经过专家初步复原研究,这些甲片被认定为一件铁漆、铜漆、皮漆复合材质编缀的鱼鳞甲组成部分,其中最小甲片宽度仅1厘米,厚度约0.2厘米。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海昏侯墓考古发掘领队杨军介绍,这批甲片出土于刘贺墓西藏椁的武器库,与刀剑相伴。由于墓葬历经地震和地下水位上升的影响,甲片质地变得轻薄脆弱。为确保文物安全,考古团队决定采用整体套箱提取的方式,将文物送至实验室进行保护研究。

这件复合材质的鱼鳞甲具有极其精巧的工艺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白荣金指出,通常汉代铠甲由单一材质构成,而海昏侯墓出土的这件铠甲却融合了铁质、铜质和皮质三种材质。甲片样式可分为九大类,每片甲片上孔数也分为六、七、八三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最小的甲片宽度仅1厘米,厚度约0.2厘米,是迄今为止汉代考古出土的最小鱼鳞甲甲片。

白荣金表示,鱼鳞甲在汉墓中较为常见,但一般甲片宽度在4-10厘米之间。即便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精巧铁甲,甲片宽度也在2-3厘米左右。甲片越小,意味着打造铠甲所需的甲片数量越多,对锻造工艺的要求也越高。因此,这件海昏侯墓出土的鱼鳞甲代表了汉代制甲工艺的最高水平。

02

樟树国字山大墓:江西东周考古的重大突破

樟树国字山大墓的发掘是近年来江西地区东周时期考古的重大突破。这座墓葬位于江西省樟树市大桥街道彭泽村洪光塘西南,紧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筑卫城遗址。2022年3月,该墓葬入选2021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被誉为继南昌汉代海昏侯墓之后江西考古的又一里程碑式发现。

国字山大墓是一座东西向的中字形大墓,椁室内部由隔断和立柱分隔为25个分室,每个分室内都放置有各类随葬品。主棺采用船形棺,位于椁室中部,整个椁室均使用楠木构建。

墓葬出土文物总数达2600余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三支疑似刻有铭文的铜戈,其中一支铜戈上清晰可见“王”字。这些文物中包含了大量漆木器,数量超过一千件,显示出墓主的显赫身份。

考古专家通过对墓葬结构和出土文物的综合分析,推测墓主人很可能是越国王室贵族。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吴头楚尾”的江西地区在东周时期的吴越楚关系、政治格局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03

江西考古新发现的意义与展望

南昌海昏侯大墓和樟树国字山大墓的考古发现,不仅为江西的历史文化遗产增添了新的亮点,也为中国考古学界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海昏侯墓的铠甲修复工作展示了汉代制甲工艺的精湛水平,而国字山大墓的发掘则填补了江西东周时期考古的空白,为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进程提供了新的实物证据。

值得一提的是,江西的考古工作仍在持续进行中。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候选项目中,江西景德镇元明清制瓷业遗址群也位列其中。此外,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的文物正在江西省博物馆进行大规模展示,展出的400余件套文物中包括40多件国家一级文物,展现了3000多年前赣鄱大地的青铜文明成就。

这些考古发现和文物保护工作,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江西历史文化的认识,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素材。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令人惊喜的发现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解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