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千米商代古道现殷墟,AI赋能甲骨文考释
1.6千米商代古道现殷墟,AI赋能甲骨文考释
2024年12月,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传来重大考古发现:考古工作者在洹河北岸地区发现一条长达1.6千米的商代晚期城市干道,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长商代城市道路。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商代都城布局的认识,也为甲骨文研究提供了新的背景资料。
AI助力甲骨文研究迎来新突破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甲骨文研究迎来了新的突破。2024年8月,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启动“全球甲骨数字回归计划”,首次以数字化形态将流失海外的甲骨文带回中国。同年6月,实验室主任刘永革带领团队开发出针对甲骨文破译的条件扩散模型Oracle Bone Script Decipher(OBSD),该研究成果不仅入选ACL 2024,还获评最佳论文。
AI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甲骨文研究的面貌。例如,实验室打造的“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集甲骨文文献库、著录库、字库于一体,是目前世界上资料最齐全、最规范、最权威的甲骨文数据平台。该平台的开放标志着甲骨学研究进入智能化时代。
甲骨文保护与传承现状
目前,全球约有50位专业学者致力于甲骨文研究,已考释出约1/3的甲骨文。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陈剑教授表示,甲骨文的完全考释难度堪比发现一颗新的行星。中国文字博物馆曾发布悬赏公告,对破译未释读的甲骨文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10万元,足见甲骨文考释工作的价值和难度。
在保护与传承方面,安阳市采取了多项措施。安阳师范学院建立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AI技术实现甲骨文的数字化保护。同时,安阳市还通过博物馆展览、特色教育学校、甲骨文广播体操等多种方式推广甲骨文文化,让这一古老的文字系统焕发新生。
公众科普活动创新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甲骨文,安阳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例如,开发“甲骨学堂”“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序”等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47所甲骨文特色教育学校,设立105座甲骨文书屋。此外,安阳市还独创了甲骨文广播体操,将甲骨文字与音乐、形体运动相结合,这种创新方式不仅锻炼了身体,也传播了文化,受到广泛欢迎。
《甲骨文学校》系列图书则以趣味方式介绍甲骨文和历史知识,通过三个时空的巧妙安排,将读者带入商、秦、汉、三国、唐、宋、明等七大朝代,让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为甲骨文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路径。
展望未来
甲骨文研究正站在新的起点上。AI技术的应用为古文字考释带来了新的希望,数字化保护让甲骨文得以永续保存,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则让这一古老的文字系统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科技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甲骨文这颗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必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