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煤库存超2亿吨,寒潮考验下供应有保障
电煤库存超2亿吨,寒潮考验下供应有保障
随着2025年首场寒潮席卷全国,各地用电需求激增,电煤价格走势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寒潮影响、市场供需、政策调控等多个维度,深入分析当前电煤市场形势及未来价格走势。
寒潮来袭,电煤需求短期攀升
2025年1月19日,伊春市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48小时内,当地最低气温将下降8℃以上。此次寒潮影响范围广泛,全国多地相继发布预警,预示着一场严峻的保供考验即将到来。
在寒冷天气的刺激下,电煤需求呈现明显增长态势。根据中电联燃料统计数据,11月22日当周,纳入统计的发电集团燃煤电厂日均发电量环比减少0.7%,但同比增长3.2%。更值得关注的是,日均供热量环比增长高达42.0%,同比增长16.1%。这表明,在寒潮影响下,取暖用电需求正在快速释放。
库存充裕,供需关系总体平衡
尽管需求增长,但当前电煤市场供应充足,库存处于高位。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当前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2亿吨以上,平均可用天数超过30天。这一库存水平为近年来高位,为应对冬季用电高峰提供了坚实保障。
从价格走势来看,2024年四季度电煤市场整体呈现旺季不旺特征。以榆林地区Q6000大卡动力煤为例,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主流市场价格在640-650元/吨,较9月底下跌122.5元/吨,降幅达15.96%。进入2025年1月,虽然受寒潮影响需求增加,但价格并未出现大幅上涨,反而在高位震荡中略有回调。
政策调控,市场预期趋于稳定
2025年伊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各类调节资源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更加完善。这一政策的出台,为电煤市场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2025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政策也作出重要调整。与2024年相比,2025年要求煤炭企业签约量不低于自有资源量的75%,较上年降低5个百分点;履约要求方面,由“全年足额完成”调整为“全年原则上足额履约,最低不得低于90%”。这一变化意味着市场煤供给将有所增加,有助于缓解供需矛盾,稳定市场价格。
未来展望:先高后低,震荡运行
综合考虑寒潮影响、市场供需和政策调控等因素,预计2025年一季度电煤价格将呈现先高后低的走势。1月份,受春节假期影响,煤矿生产谨慎,部分民营煤矿陆续停产放假,市场供应将有所收缩。同时,下游用户采购保持刚需,个别用户可能释放节前备货需求,市场供需呈现两弱格局,煤价或以窄幅调整为主。
2月份,上下游用户陆续复产,供需两端均有增量,但煤价上涨动力不足,预计将以偏弱调整为主。3月份,原煤产量继续放量,下游用户恢复正常生产,耗煤量增加,但主要以消化库存为主,煤价下行压力或将增加。
从更长期来看,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持续扩大,电力系统调节能力面临更大挑战。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全国灵活调节煤电规模已超过6亿千瓦,抽水蓄能累计规模达到5591万千瓦。未来三年,我国年均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将突破2亿千瓦,这对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总体而言,2025年电煤市场将在政策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保持总体平衡。虽然寒潮等短期因素可能引发价格波动,但在供应充足、库存充裕的背景下,电煤价格有望在合理区间内震荡运行,为保障民生用电和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