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在紫禁城的最后时光
溥仪在紫禁城的最后时光
1924年11月5日,早上9点之前,紫禁城内一切如常,没有任何异常。可9点之后,整个皇宫内外,无论是皇帝、王公大臣,还是宫女、太监,都进入了紧张的时刻。
溥仪早晨起床后,戴着一副眼镜,穿着一身整洁的西装,脚上蹬着一双擦得锃亮的皮鞋,慢悠悠地向储秀宫走去。储秀宫是他的皇后郭布罗·婉容的住所。婉容来自满洲正白旗(达斡尔族),她的曾祖父长顺曾是清朝三朝重臣,担任过吉林将军,驻守东北。婉容的父亲荣源,担任着小朝廷的内务府大臣职务。
储秀宫门外,太监孙耀庭早已候在那儿。他天刚亮就开始工作,看到溥仪走来,立刻精神一振,拉长了声音高喊:“万岁爷到——!” 溥仪听后,挥了挥手说:“知道了。” 随即大步走进宫中。他本想叫婉容一起踢毽子,却发现她还在熟睡。他喊了几声,见婉容没回应,只好走出来,对孙耀庭说道:“你来陪我踢毽子吧。”
此时的溥仪年仅18岁,依然显得稚气未脱。自从他三岁时被慈禧接进宫登基为帝,他在这座紫禁城里已经生活了15年。
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那年他只有6岁。根据当时的《清室优待条件》,溥仪退位后依旧保留“宣统皇帝”的尊号,并继续居住在紫禁城。民国政府每年给皇室400万元的补贴,另外还免除兵役和税务负担,皇室宗庙陵寝也得到保护。
当溥仪年满15岁时,清朝遗老开始为他挑选皇后。当时隆裕太后已去世9年,清廷内的太妃们各有所图。光绪帝的瑾妃端康太妃,支持受过西方教育的荣源之女郭布罗·婉容为皇后;而同治帝的瑜妃敬懿太妃,则支持额尔德特·端恭的女儿文绣。
就在此时,孙耀庭小心翼翼地跟在溥仪身后,低声说道:“皇后还没醒……”
溥仪
皇后婉容
当时,围绕皇后人选的争执激烈不休,最终有人提出一个折中的办法:让溥仪亲自从四位候选秀女的照片中选择。面对两位太妃的压力,溥仪谁也不想得罪,干脆在端康太妃支持的婉容和敬懿太妃支持的文绣两人的照片上都圈了圈。最终,按照端康太妃的意见,婉容被立为皇后,文绣则成了妃子。
婉容年轻美丽,入宫后很受溥仪宠爱。两人常常一起在宫中骑自行车、踢毽子、打羽毛球,甚至一起看蚂蚁玩耍。而文绣则没那么幸运,溥仪对她态度冷淡,几乎没有什么关注。
那天早晨,溥仪发现婉容还在熟睡,便不再打扰她。他转身吩咐太监孙耀庭取来毽子,准备在院子里踢几脚解闷。溥仪踢了几下后,兴致盎然,高喊一声:“接活儿!” 随后猛然将毽子踢向孙耀庭。孙耀庭立刻反应过来,用脚稳稳接住,毽子又被高高踢回,两人玩得不亦乐乎。
然而,紫禁城的欢乐背后却隐藏着哀伤。51岁的端康太妃不久前去世,丧事尚未办完,她的灵柩依然停放在慈宁宫中,等待安葬。宫中气氛十分沉重,大臣们披麻戴孝,哭声不时传来。但这一切,似乎并没有影响到溥仪的日常生活,他依旧沉浸在自己小世界的娱乐中。
与此同时,紫禁城外的局势早已动荡不安。奉系军阀张作霖与直系军阀冯玉祥之间的冲突日益升级,双方为争夺中原的控制权,战火一触即发。这场“中原逐鹿之战”即将展开,而身处紫禁城的溥仪对此似乎毫不关心,依然过着皇帝般的生活,仿佛外界的风暴与他无关。
当时,吴佩孚作为直系军阀的总司令,亲临前线,督战指挥,试图鼓舞士气并带领部队抗击奉系军阀的进攻。冯玉祥则是直系的前线总指挥,九门提督王怀庆担任副总指挥。而冯玉祥不仅担负重要军事职责,还率领两师兵力驻守南苑,直系军阀显得阵势强大,准备迎战。
就在两军即将展开激烈交战之际,形势骤然变化。冯玉祥突然倒戈,带领部队回师京城。抵达后,他果断采取行动,将通过贿选上台的大总统曹锟软禁在延庆楼。接着,他解散了被讽刺为“猪仔国会”的国会,并迫使颜惠庆的内阁辞职。冯玉祥在控制局势后,支持国民军的黄郛组成摄政内阁,由黄郛代理总理职务,并代理行使总统职权。
冯玉祥随即发出“和平通电”,表明了结束直系统治的决心。这一举动标志着直系军阀的彻底瓦解,吴佩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再无回天之力。局势迅速逆转,北洋政府的结构开始土崩瓦解。
宫外风云变幻,“小朝廷”的命运也被深深卷入其中。然而,身在紫禁城的溥仪对此毫无察觉。他依旧保持着惯常的生活节奏,仿佛外界的巨大变动与他无关。那天早晨,溥仪起床后,又像平日一样来到储秀宫,继续与太监孙耀庭在院子里踢起了毽子,丝毫没有因外界的局势而受到影响。
实际上,就在这时,新任京畿卫戍总司令鹿钟麟正在紧急召开内阁会议,讨论修改《优待清室条件》的事宜,筹备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这意味着对清室的特殊待遇即将改变,溥仪的处境将面临重大转折。冯玉祥的倒戈不仅改变了中国政坛的格局,也直接影响到了紫禁城内溥仪的未来,而这些溥仪当时还一无所知。
正当冯玉祥与各方势力在宫外争权夺势时,紫禁城内的溥仪依然沉浸在自娱自乐的世界里,仿佛这座宫殿是他唯一的避风港。
孙耀庭
那天,孙耀庭一边陪着溥仪踢毽子,一边留心听着储秀宫那边的动静。他早已习惯用听觉和感觉判断婉容的作息,突然他耳尖地听到一点轻响,便对溥仪奏道:“奴才听到皇后起来了。” 孙耀庭是个机灵的人,年少时曾在载涛府里当差,载涛对他非常满意,给他起了个名字叫“顺寿”,主子们都亲切地喊他“寿儿”。这些年在宫里侍奉溥仪,他更加得心应手。
溥仪一听婉容起床了,便立刻停下踢毽子,转身走进了婉容的寝宫。此时,婉容正前往西暖阁洗漱,孙耀庭瞥见溥仪的鞋子有些沾了灰,赶紧跑到后边取出一块干净的布,说:“万岁爷,我给您擦擦皮鞋吧。”
溥仪漫不经心地跷起脚,随口说道:“行,你少打点儿油。”孙耀庭立刻轻手轻脚地擦拭着溥仪的皮鞋,动作娴熟又不失细致。溥仪和婉容都喜欢孙耀庭这种体贴入微的照顾,对他甚是亲近。
擦好鞋后,溥仪走到钢琴前坐下,开始弹起一首欢快的曲子,悠扬的旋律在宫内回荡。谁也没有料到,这首曲子竟成了他被赶出紫禁城的前奏。当时,溥仪完全沉浸在琴声中,享受着那一刻的平静。
弹了一会儿,溥仪忽然想起还没喝早茶,便对孙耀庭吩咐:“去传'茶盒子’来。”然而,当时他的茶盒子还没送到,他索性使用婉容的茶具,显示出两人亲密无间的关系。溥仪端起婉容的茶杯,细细品了一口茉莉花茶,茶香清新、雅致,与他的心境相得益彰。
喝了几口茶后,溥仪放下茶杯,又回到钢琴旁继续弹琴。过了一会儿,婉容已经梳妆打扮完毕,溥仪停下琴声,走向婉容,两人轻松自在地聊着天,拿起一旁的苹果边吃边说笑,宫内氛围一时轻松。
然而,这片刻的宁静很快被打破。突然,奏事太监匆匆赶来,带来一条紧急消息:“内务府大臣绍英、耆龄、宝熙,以及万岁爷的老丈人荣源,都进宫求见。”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溥仪心中一动,他放下手中的苹果,目光变得严肃起来。虽然还不知道来者为何事,但他隐隐觉得,这一切绝非寻常。
这场不速之客的到来,注定改变溥仪与紫禁城的命运,而他依然未曾预料到这一切的走向。
溥仪听到内务府大臣等人紧急求见的消息,心中一阵惊慌,直觉告诉他有大事发生。这些人平日里不会轻易打扰,除非是十万火急之事。果然,奏事太监一声传唤后,绍英、耆龄、宝熙和荣源匆忙进入储秀宫,神色紧张。孙耀庭按照规矩,悄悄退了出去。
在外面的孙耀庭也感到气氛异常,不禁向奏事太监打听。那个太监环顾四周,确定无人后,凑近孙耀庭的耳边,低声说道:“不得了啦!冯玉祥派鹿钟麟和张璧带着手枪队进宫了!”
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