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癌症发病前半年现7大征兆,四种筛查方法助早发现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45:4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癌症发病前半年现7大征兆,四种筛查方法助早发现

2022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达1874万例,死亡人数达974万。在中国,癌症新发和死亡人数均居全球首位。这些惊人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痛苦和无奈。然而,癌症并非不可战胜,关键在于及早发现和治疗。正如泽桥医生和《英国医学期刊》(BMJ)最新研究指出的,身体会在癌症发病前半年发出多个预警信号,及时关注这些信号,可以大大提高治愈率。

01

七大预警信号不容忽视

泽桥医生提醒,以下七个症状可能是癌症的“敲门声”:

  1. 持续疲劳和乏力:这种疲劳不同于日常劳累后的疲倦,它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无力感,让人感觉好像被一块巨石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你发现自己长时间感到极度疲劳,休息后也没有明显好转,那么请务必重视起来。

  2. 全身瘙痒:有时候,癌细胞还会释放出一些可以引起皮肤反应的物质,造成全身性的瘙痒。这种瘙痒不同于普通的皮肤过敏,往往难以通过常规手段缓解,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请不要简单地认为是皮肤病而忽视了更深层次的问题。

  3. 不明原因消瘦:体重无故减轻也是癌症的一个常见迹象之一。这是因为癌细胞不断地与正常细胞争夺营养,导致身体逐渐变得虚弱、消瘦。尤其是短期内体重下降超过5%以上的情况,应该引起足够的警觉。

  4. 排便习惯改变:肠癌等消化道肿瘤可能导致排便习惯发生显著变化,比如从一天一次变成多次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甚至有时会出现带血的大便。这些异常情况都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5. 持续咳嗽及吞咽困难:对于肺癌、食道癌或者甲状腺癌患者来说,可能会经历持续性的干咳或伴有血丝的痰液排出。同时,由于肿瘤压迫神经组织,还可能出现吞咽食物时感到不适甚至疼痛的现象。这类症状若持续时间较长(通常超过一个月),则需要尽快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诊断。

  6. 无意间发现的硬块:乳房、腋窝、颈部等部位偶尔摸到不易移动的小肿块,可能是肿瘤的早期征兆。虽然不是所有肿块都意味着癌症,但为了安全起见,一旦发现此类现象还是建议尽早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以排除隐患。

  7. 声音嘶哑:突然之间说话声音变得沙哑,特别是没有感冒发烧的情况下,也要考虑是否为咽喉部肿瘤所致。尤其是当伴随吞咽障碍等症状时更要提高警惕。

02

早筛是关键,这些方法要记牢

华大基因肿瘤医学CTO汪宇盈指出,癌症早筛是指患者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或者是临床症状出现的早期阶段,就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进行癌症的早期发现。目前主流的癌症筛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 医学影像学检查:如主流的CT扫描、MRI(磁共振成像)检查、超声检查等。
  • 消化内镜检查:针对一些消化道肿瘤,可以直接观察到恶性肿瘤或者癌前病变的存在。
  • 无创筛查方式:比如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
  • 新兴检测技术:可以通过血液、粪便、尿液等体液样本对癌症信号进行早期发现。

汪宇盈强调,以下人群最需要进行癌症早筛:

  • 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特别是结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与遗传因素关联明确的癌种。
  • 生活中伴有高风险因素的人群,比如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会增加。
  • 普通人到了一定年龄,癌症风险都会明显升高,这个时候也推荐去进行筛查。
03

提高防癌意识,定期体检是王道

尽管癌症早筛技术不断发展,但公众的防癌意识仍需进一步提升。汪宇盈表示,一些西方国家在一些高发癌种的筛查上做得很好,比如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大幅度下降。而在我国,公众对癌症早筛的认知还比较薄弱,等发现身体有不适再去就医的时候,可能已经到了癌症的中晚期。

国家政策层面,健康中国计划也非常重视癌症早期发现和干预,这也体现出国家在政策层面非常鼓励癌症早筛领域的技术突破和行业发展。此外,国家在科研投入和创新技术转化方面,近年来也有着非常大的投入,这也给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面对癌症,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但也不必过度恐慌。提高防癌意识,定期进行体检和早筛,及时关注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是预防和治疗癌症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自己的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