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基因编辑猪肾移植实现184天存活,中国异种移植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31:5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基因编辑猪肾移植实现184天存活,中国异种移植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陈刚教授团队在异种器官移植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他们首次在国内实现将基因编辑猪肾移植至猕猴体内,并成功存活184天。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我国异种移植研究迈出关键一步,也为解决全球器官短缺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01

基因编辑技术助力突破性进展

在解决移植器官短缺的问题上,医学界一直在探索将动物器官用作移植来源。然而,异种器官移植常出现难以完全避免的免疫排斥反应及微血栓形成问题。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陈刚教授团队采用pCMV阴性的4基因编辑猪(GTKO/β4GalNT2KO/hCD55/hTBM)作为供体,通过改进免疫抑制方案,成功克服了免疫排斥反应。在移植后的5个月内,猕猴的移植猪肾功能完全正常,各项生理指标也基本正常。这一成果标志着国内异种猪肾移植研究的效果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02

中国在异种器官移植领域的整体进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作为中国少数具备心、肝、肾、胰移植资质的综合性医院之一,在器官移植领域持续领跑。院长周俭表示,尽管中国在器官移植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面临严重的器官短缺问题。据统计,中国已登记等待器官移植的人数超过14万人,但每年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数量不到2万例,供需之间存在巨大缺口。

为应对这一挑战,中山医院积极创新,实施了全球首例“废弃肝”肝移植联合ALPSS术等,有效扩大了供体来源。同时,以猪作为供体的异种器官移植研究正在快速兴起。朱同玉教授指出,猪的器官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尺寸与人体器官相近,且人畜共患病较少,是理想的异种器官供体。

03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异种器官移植仍面临诸多挑战。朱同玉教授表示,猪和人的基因差异较大,需要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进行改造。同时,免疫排斥反应、病原体感染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最新研究也表明,即使选择了抗猪抗体水平较低的患者,仍然观察到了这些抗体显著增加,最终损害了心脏并导致移植失败。这提示未来需要更积极地处理和抑制这些抗体。

尽管如此,科学家们对异种器官移植的未来充满信心。朱同玉教授表示:“现在已经看到了曙光,世界范围内已经实现了几例猪的肾脏、心脏等器官移植到人体内,能存活数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异种器官移植有望成为解决器官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

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展现了中国在异种器官移植领域的科研实力,更为全球数百万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完善,异种器官移植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临床应用阶段,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