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门发文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智能化矿井产能突破50亿吨
六部门发文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智能化矿井产能突破50亿吨
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一直承担着支撑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能源需求的重任。目前,全国原煤生产能力超过50亿t,年产千万吨级特大型智能化矿井和生产工作面不断涌现;千万吨级现代化选煤厂已建成投产80多座,原煤入选量超过32亿t,入选率超过70%,我国煤炭消费总量的绝大部分实现了清洁高效利用;燃煤烟气碳捕捉/碳封存和碳循环利用示范工程超过百处,已有多处单一工程规模超过百万吨,为煤炭低碳化利用探索了新的路径和模式。
主要的煤炭清洁利用技术路径
煤炭清洁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煤炭气化、液化、洗选、智能开采等多种技术路线。
- 煤炭气化技术
煤炭气化是将煤炭在高温条件下与气化剂反应,生成可燃气体的过程。这种技术可以将煤炭转化为合成气(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和氢气),进一步加工可以生产甲醇、二甲醚等化工产品,也可以用于发电。煤炭气化技术可以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煤炭液化技术
煤炭液化是将煤炭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主要包括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方式。直接液化是通过加氢裂化将煤炭直接转化为液体燃料,间接液化则是先将煤炭气化生成合成气,再通过费托合成等过程转化为液体燃料。煤炭液化技术可以生产出清洁的液体燃料,替代传统的石油产品,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 煤炭洗选技术
煤炭洗选是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去除原煤中的杂质,提高煤炭品质的过程。洗选后的煤炭具有更低的灰分和硫分,燃烧时产生的污染物更少。目前,我国煤炭洗选加工取得显著成绩,但仍面临动力煤入选率波动、选煤厂发展不平衡、选煤设备有待提升、装备智能化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在精细化和智能化洗选加工方面仍然任重道远。仍需加强融合“互联网+”等技术,提升洗选加工智能化水平,加快洗选设施升级改造。
- 智能开采技术
智能开采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实现煤矿开采的智能化和无人化。这种技术可以提高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一些重点煤矿智能化发展总体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一些方面引领了世界煤矿智能化发展,但总体尚处于初级阶段。煤矿智能化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提高、不断迭代的过程,仍需要加强数智技术与煤炭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煤矿智能化开采水平,推动煤炭开发利用方式变革。
政策支持和产业发展现状
2024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意见》以减污降碳、提高能效为主攻方向,以创新技术和管理为动力,以完善政策和标准为支撑,从构建绿色协同的开发体系、安全环保的生产体系、清洁完善的储运体系、多元高效的煤炭使用体系四个方面部署了十五项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并明确了相关保障措施,推动全面加强煤炭开发、生产、储运、使用全链条各环节清洁高效利用。
未来发展趋势
- 科技创新是关键
未来,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发展将更加依赖科技创新。需要在煤炭气化、液化、碳捕集与封存(CCS)等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
- 绿色转型是方向
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是必然趋势。这不仅包括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的环保技术应用,还包括发展煤基新材料、煤化工等高附加值产业,实现煤炭资源的多元化利用。
- 智能化、数字化是重要支撑
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将在煤炭清洁利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智能开采、智能洗选、智能监测等技术,可以实现煤炭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够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环境污染,还能促进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在科技创新和政策支持的双重驱动下,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