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台血战:红五军2800勇士八昼夜坚守,敌众我寡全军覆没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22:5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台血战:红五军2800勇士八昼夜坚守,敌众我寡全军覆没

1936年12月,红五军奉命攻占高台县城。这支由董振堂率领的精锐部队,在短短几天内就成功占领了这座战略要地。然而,随后而来的敌人疯狂反扑,让红五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场持续了八昼夜的血战,不仅让红五军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也让许多优秀的红军将领永远长眠在了这片土地上。

1936年12月30日,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接到命令,抽调部队奔袭高台县城。他迅速集结了三十九团、四十五团、骑兵团以及军部直属分队共计两千八百余人,向高台进发。

高台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南面是祁连山,北面是合黎山,黑河贯穿全县。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河西走廊的交通要冲,素有“河西锁钥、五郡咽喉”之称。

在董振堂的指挥下,红五军以极快的速度抵达高台。守军只有一千多人,且多为乌合之众,红五军仅用几分钟就解决了战斗,顺利占领了高台县城。

然而,入城后的困难才刚刚开始。正值寒冬时节,西北大地白雪皑皑,高台又紧邻沙漠,红五军的战士们大多刚经历过长征,没有得到充分休整,许多人还穿着单衣短裤。部队严格遵守纪律,不扰民,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支持。但由于高台县经济条件有限,部队的物资补充相当有限。

更糟糕的是,经过长征和西征的连续消耗,部队的装备弹药严重匮乏。四十五团进城后,每支步枪只剩下十几发子弹。无奈之下,董振堂只能组织当地铁匠、木匠赶制大刀、梭标等武器,并发动群众收集民间散落的武器。

红五军攻占高台的消息引起了敌人的疯狂反扑。马家军、胡宗南部以及地方民团迅速集结,以一万六千余人的兵力包围了高台。敌人凭借优势兵力和火炮,连续发动了几十次进攻。

红五军占据的高台成为了西路军部署中的一个突出部。由于命令突然下达,董振堂仓促抽调部队,红五军的无线电台被留在临泽后方,失去了与总部和其他部队的联系。无奈之下,部队只能派人乔装出城联系其他部队,但效果甚微。

高台县城城墙不高,防御设施不完备。马家军为了尽快夺回这处战略要地,连续发动猛攻。红五军在董振堂等人的指挥下顽强阻击,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但自身损失也十分惨重。

红五军精锐主力三十九团控制的东关小庙制高点失利,坚守该阵地的一个加强排三十名干部战士全部壮烈牺牲。东西两城楼均被敌人纵火烧毁,驻守东西城关的部队不得不撤至城内坚守。

西路军总部得知红五军的困境后,多次派骑兵师增援。然而,敌人在高台周围布置重兵,专门阻击红军增援部队。1937年1月,西路军骑兵师在增援过程中遭遇重创,师长董俊彦、政委秦道贤、政治部主任李庆雍相继牺牲,增援行动宣告失败。

从敌人围攻开始,红五军昼夜不停与敌人战斗,一连持续了八个昼夜。到后来甚至要用冷兵器守城。敌军在多日的苦战中被红五军消灭了数千人,但马家军却不断补充兵力和弹药。困守高台的红五军,人越打越少,弹药也是一点点消耗殆尽。

就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红五军埋下的一颗雷意外爆炸。原来,红五军在占领高台后,为了应对后续战斗,补充了不少新兵,其中包括一些立场不坚定的民团士兵。随着战斗越来越激烈,这些人中的部分人在关键时刻叛变,打开城门放敌军进入。

靠着这些内应,敌军顺利攻入城内,打开了一处缺口,高台的防御战线开始崩溃。驻守西南的主力三十九团阵地被敌人突破,战士们收缩防线,与敌军展开惨烈的巷战。团长吴岱朝、政委朱金畅等人在战斗中牺牲,三十九团被成编制打散,只有极少数战士成功突围。

军长董振堂带着几十个战士来到东城门,眼见局势危急,他带领少数战士上了城门楼阻击敌人。战斗中,董振堂胸部中弹,摔下城墙。警卫员和几个战士见状,紧跟着从城墙上滑下。董振堂躺在离城墙几米远的地方,衣服已被鲜血染红。一位战士撕开他的衣服查看伤势,发现子弹从胸前穿过,鲜血还在流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董振堂依旧嘱咐身边的战士:“不要管我,大家一起冲出去与敌人血战到底。”

董振堂的牺牲,标志着高台之战的结果已无悬念。红五军的指挥体系逐渐被打散。四十五团主要负责东城至南门一带,三十九团阵地被突破后,部分敌军配合正面攻击四十五团的敌人一起进攻。四十五团在连续激战中被打散,政委张力雄在指挥过程中负伤,被警卫员藏到老乡家里,幸运地活了下来,成为高台之战中为数不多幸存的高级将领。

两大主力部队的失败,让战斗彻底失去了悬念。马家军入城后开始疯狂追击红军残兵。董振堂指挥的红五军军部,更是敌人进攻的重点。董振堂牺牲后,军部众多高级将领在前线与敌军血战,相继牺牲。

红五军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在战斗中牺牲,这位早年参加五四运动、投身革命的将领,年仅32岁。红五军卫生部部长陈春甫、民运部部长盛茂吾等政工干部,特务团团长徐志贞、四十三团团长任天贵等人也未能幸免。

一众高级将领的牺牲,使得红五军这支红军精锐损失殆尽。马家军在高台开始疯狂报复,根据事后统计,董振堂带领的部队主力共计两千八百多人,加上改编补充的兵员,共计三千多人。但红五军这三千多将士几乎全部牺牲,只有张力雄等极少数将士幸免于难。

高台之战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西路军的主力红五军遭受毁灭性打击,马家军割下了董振堂与杨克明的头颅示众。在城东北角和城南沙滩处,马家军活埋红军数百人,还有一部分被送往张掖、武威、青海后惨遭杀害。

高台一战,无疑是红五军乃至西路军整体的转折点之一。这支从宁都起义发展而来的部队,在长征中是无可挑剔的“铁血后卫部队”,在悲壮的湘江战役中曾发挥关键作用,颇受中央重视。但经历惨烈的长征后,剩余的红五军又在高台与敌人血战后损失殆尽。

首批来救援的骑兵师师长董俊彦、政委秦道贤,以及政治部主任李庆雍;卫生部部长陈春甫、民运部部长盛茂吾;主力三十九团团长吴岱朝、政委朱金畅;主力四十五团团长叶崇本、政治部主任罗福祥、参谋长刘培基;特务团团长徐志贞、四十三团团长任天贵等,这些原本可以大有作为的将领,都在这场战斗中牺牲。

红五军的灵魂人物董振堂和杨克明的牺牲尤为令人痛惜。董振堂是宁都起义的领导者,曾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在董振堂烈士追悼会上,毛主席曾深情地说:“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杨克明在红四方面军时期担任第33军军政委,与33军军长王维舟、30军政委李先念并肩作战。

红五军虽然遭受重创,但幸存下来的战士们接过先烈的衣钵,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战。张力雄、吕仁礼在建国后分别担任了省军区党委书记、江西省委常委和炮兵师师长,并于1961年晋升为少将。董振堂的军部警卫员林炳才在解放后担任了潮汕军分区司令。

红五军虽然已经不在,但他们牺牲的烈士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这份传承将永远不会中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