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常见5种野生中药材:从决明子到两耳草
香港常见5种野生中药材:从决明子到两耳草
香港的自然环境中蕴藏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从常见的决明子到具有特殊香气的埔姜,这些野生植物不仅具有独特的外形特征,还蕴含着丰富的药用价值。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生长在香港野外的中药材植物,探索它们的神奇功效与生长环境。
1. 決明子
學名:Senna tora
科名:豆科
外形特徵:決明子為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1-1.5米。其葉片呈羽狀複葉,長橢圓形,兩側對生。夏季開黃色小花,花後結成 扁平的豆莢,內含有深棕色、光滑有光澤的種子。
功效:決明子主要用於中藥中,有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眼睛疲勞、視力模糊、便秘等症狀。決明子茶也被認為有助於降血壓和改善睡眠。
生長環境:決明子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通常生長在野外的草地、田間和路邊。
在香港山上水邊很容易會看見決明子
2. 紫花藿香薊
學名:Ageratum houstonianum Mill.
科名:菊科
外形特徵:紫花藿香薊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約30-80厘米。葉片卵形至橢圓形,葉緣有鋸齒。花為小型頭狀花序,紫色或藍色花瓣,整體看起來像是一個小球。
功效:此植物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外傷感染、皮膚炎症以及一些消化系統疾病,如腹瀉和胃痛。它在民間醫學中也用作解熱劑。
生長環境:紫花藿香薊適應性強,多生長在路邊、田野和荒地,特別是在土壤肥沃的地方。
紫花藿香薊又稱為「臭草仔」
3. 單穗水蜈蚣
學名:Kyllinga nemoralis
科名:莎草科
外形特徵:單穗水蜈蚣是一種矮小的草本植物,高度約10-30厘米。葉片小而密集,呈線形或披針形。花序為單一的穗狀,綠色小花緊密排列。
功效:這種植物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鼻炎、咳嗽等呼吸道疾病,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的作用。常見於草藥配方中,用於減輕鼻塞、流鼻涕和喉嚨痛等症狀。
生長環境:單穗水蜈蚣喜歡生長在濕潤的環境,如河邊、水田和低地草地。
(埔姜開花時會有特別香氣)
4. 埔姜
學名:Vitex negundo
科名:馬鞭草科
外形特徵:埔姜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通常高約50-100厘米。葉片大而寬,披針形,長約30厘米,葉面光滑。夏季開白色或淡紫色的小花,具有濃郁的香氣。
功效:埔姜根莖富含精油,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散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胃寒、消化不良、腹脹和痛經等症狀。還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疼痛。
生長環境:埔姜常見於陰濕的林地和溪邊,喜歡溫暖潮濕的氣候。
兩條花序形如兔子耳朵的兩耳草
5. 兩耳草
學名:Paspalum conjugatum
科名:禾本科
外形特徵:兩耳草是一種木本攀緣植物,常見於山林間。葉片長卵形或披針形,表面光滑。花小而不顯眼,果實為小型的聚合果。
功效:兩耳草在中藥中常用於祛風濕、舒筋活血,適合治療風濕關節痛、肌肉痙攣和四肢麻木。它具有很強的抗炎和止痛作用,也有助於提高免疫力。
生長環境:這種植物主要生長在丘陵地帶和山林中,喜好光照充足的環境。
香港荔枝窩
香港的植物多樣性其實十分豐富,大家不妨可以了解一下 身邊時常出現的植物,可能都會有所驚喜呢。 覺得香港只有高樓大廈嗎?其實香港還有更多不同種類的植物值得我們去發掘,就如荔枝窩和嘉道理農場等,都是大家可以親身去到學習生物多樣性和香港生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