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专题:如何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
家庭教育专题:如何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如何避免培养"妈宝",如何适时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如何平衡帮助与自主的关系,是每个家长都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精选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些重要议题,为家长提供实用的建议和启发。
拒绝"妈宝":把责任还给孩子
学龄前阶段:别当"圣诞树爸妈"
实践大学家庭研究与儿童发展学系助理教授王慧敏指出,学龄前阶段是培养孩子自主能力的关键时期。孩子原本就有渴望独立做事的本能,只要给机会,他们可以做很多事情。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绑鞋带、整理书包等,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独立、耐心和细心等品质。
小学阶段:遇到问题不要急着帮忙
小学阶段的"妈宝"主要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和责任感不足。父母应该避免过度介入孩子的学习和社交问题,而是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可以和孩子讨论、了解问题,提出可能的方案,但最终还是要让孩子自己面对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青少年阶段:父母要慢慢放手
青少年是发展独立自主的重要阶段。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立性,避免过度介入孩子的社交生活。父母需要适度放手,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Hoffman提出的"青年前期的心理分离"包括功能独立、态度独立、情感独立和冲突独立四个方面,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逐步实现的。
刘墉:拖着孩子走半辈子的父母,也将会被孩子拖累一辈
人生有两次断奶,一次是婴儿时期,另一次是青少年时期。但是,很多父母在孩子长大后,仍然舍不得放手,总是担心孩子会遇到各种问题。这种过度保护反而会阻碍孩子的成长,甚至会拖累父母自己。
父母应该知道什么时候放手。当孩子到了该独立、该出去闯天下、找寻配偶、成家立业的时候,如果父母总是拖着孩子不放,孩子也会抗拒,甚至产生"留来留去留成仇"的情况。
父母应该训练孩子的自制力。比如,当孩子放学后想出去玩但还没有完成作业时,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把握时间,而不是一味地禁止。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有独立规划的能力。比如,让孩子自己规划零用钱的使用,而不是一味地限制。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和规划能力。
父母应该制造机会让孩子自己作主。父母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而不是包办一切。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决策能力。
工程师代外甥女写学习历程引发争议:孩子自己学到的,才是一生带得走的能力
一位工程师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他将直接帮助外甥女完成高中三年的所有学习历程档案,这一做法引发了广泛争议。对此,专栏作家张念慈提出了以下观点:
孩子表现不好,家长(舅舅、姑姑等)是否应该介入?张念慈认为,家长可以提供帮助,但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如果家长的介入是强制性的,可能会导致孩子失去信心和判断力,甚至产生叛逆心理。
家长帮助孩子完成学习历程档案,真的不会有人知道吗?张念慈指出,这种做法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如果孩子在入学后表现与档案不符,可能会被举报。此外,这种做法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让他们在取得成功时感到内疚和不安。
孩子能不能失敗?能不能幼稚?张念慈认为,孩子应该有机会失败和犯错,因为这些经历是他们成长的重要部分。她以爱迪生为例,说明即使是天才,也需要经历多次失败才能取得成功。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让他们在试错中学习和成长。
张念慈建议,如果家长有能力帮助孩子,可以让孩子先尝试完成任务,然后给予指导和修改建议。这样,孩子不仅能够完成任务,还能够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