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产业规模破5000亿,智能制造与智慧医疗双轮驱动
中国AI产业规模破5000亿,智能制造与智慧医疗双轮驱动
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5784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这一迅猛发展的背后,是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各行各业掀起的智能化革命。
行业应用:从智能制造到智慧医疗
在制造业领域,人工智能正推动传统工厂向智能工厂转型。海尔卡奥斯打造的“AI工业大脑”,通过视觉监控检测、质量缺陷检测等技术,实现了对工业领域的群体智能决策。在工信部发布的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名单中,多个由卡奥斯赋能的工厂成功入选。
华为则基于AI、大数据、云计算等能力,为汽车、烟草、电子等制造行业打造工业AI视觉质检平台,解决了传统工业质检准确率低、开发难等问题。创新奇智推出的“AInnoGC工业大模型技术平台”,通过语言、视觉、科学计算等跨模态任务支持,为各种AI应用提供了广阔的技术空间。
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同样令人瞩目。以北京协和医院为例,该院开发的“智慧医疗大脑”集成了智能导诊、智能问诊、智能诊断等功能,不仅优化了患者就医体验,还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据统计,该系统已累计服务患者超过100万人次。
政策支持:构建安全可控的发展环境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将其定位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30年要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在政策法规方面,中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治理体系。《关于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等文件的出台,为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02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促进人工智能安全发展”,体现了国家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也高度重视风险防范。
国际地位: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23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中国以52.69分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报告显示,中国在人才培养、科研产出、产业发展等方面持续进步,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的重要力量。
然而,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在高质量数据资源方面,Hugging Face上的开源训练数据集中,中文数据集仅占5.1%,远低于英文数据集。此外,虽然中国在机器学习模型开发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与美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未来展望:释放更大发展潜力
面对机遇与挑战,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正步入新的阶段。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特别是在算法、算力等关键领域,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另一方面,要加快高水平规模化应用,充分发挥中国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人工智能将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