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堰梯田:秦巴山区最大古梯田的生态转型之路
凤堰梯田:秦巴山区最大古梯田的生态转型之路
凤堰梯田位于陕西南部的安康市汉阴县,是秦巴山区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梯田。一阶阶的梯田中,把中国千百年来的农耕智慧发挥到了极致。
汉阴县水利局正高级工程师李权兵介绍,凤堰梯田是三面环山,南边就是汉江干流,有水汽蒸发,在三面环山的阻挡之下,形成了涡旋。正如我们常所说的“田尽而地、地尽而山”。
汉阴县水利局正高级工程师李权兵表示,凤堰梯田是三面环山,南边就是汉江干流,有水汽蒸发,在三面环山的阻挡之下,形成了涡旋。正如我们常所说的“田尽而地、地尽而山”。
明清时期,两湖、两广、闽粤、赣皖等地区居民大量向西部川陕地区迁徙,进山垦荒邨居,使汉阴成了名副其实的移民县。凤堰梯田的大规模建设也是在这个时期。
2012年3月,“陕西汉阴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正式揭牌对外开放,这是一座以移民、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开放式生态博物馆。古梯田、沟渠堰塘、古建宅院以及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包含在其中。
汉阴县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馆长兰宗表示,凤堰移民生态博物馆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活态的文化遗产,以及与其相关的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系统,让陈列在大地上的文物活起来。
这些年,当地加大生态农业扶持力度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带领百姓向农旅结合方向迈进。凤堰梯田还在原来一季水稻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季油菜花,“稻油轮作”不仅让这里丰收连年,更是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下了四季如诗的注脚。
春游金色花海,夏观水田插秧,秋闻稻花飘香,冬听雪落村庄。凤堰古梯田是秦巴大地的一幅画卷。随着一批农业文化旅游项目的启动,这里再次焕发生机与活力。
同时,当地推进凤堰梯田农村生活污水、土壤污染防控,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68.2%,2023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9天,汉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成片的梯田,由粗放型种植变为有机科学种植,从发展单一种植业到与旅游等多产业的深度融合。
通过梯田,我们能读懂古人生存的往昔,也能看到如今人们为未来做出的改变。沿着梯田拾级而上,流水潺潺,秧苗茁壮,这一方水土在保护和发展中,不断创造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