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围屋:客家园林艺术的瑰宝
赣南围屋:客家园林艺术的瑰宝
在江西南部的崇山峻岭之间,散落着数百座独特的客家围屋。这些围屋不仅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场所,更是一座座精妙绝伦的园林建筑,展现了客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天人合一:围屋园林的择址理念
赣南围屋的选址,充分体现了客家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他们认为,建筑与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在选址时十分注重风水,追求“龙真砂环水抱”的理想环境。例如,位于龙南市的渔仔潭围,背靠青山,面临濂江,四周砂山屏立,形成藏风聚水的格局。围屋大门正对案山,不仅形成了良好的对景效果,更寄托了人文昌盛的美好寓意。
精妙布局:围屋园林的空间艺术
赣南围屋的空间布局,充分展现了客家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利用。围屋通常以“依山傍水”作为择址建造的自然条件,除风水及美学的考究以外,本质上是追求更加和谐的生产生活条件,以便就近进行作物种植、鱼禽饲养、果蔬采摘等农业活动以及砍柴狩猎等日常生产劳动。
围屋内数量众多,层次分明的天井布局是通风、采光的重要窗口,也是排水的主要渠道。一般在围屋的外侧还有半月塘,用于防火、蓄水、洗涤、养殖等活动,是整个建筑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而院内的禾坪,通常用于晾晒、社交和日常消遣,是客家人精神凝聚的公共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赣南围屋还具有坚固封闭的外围和严密的防御体系。如龙南的沙坝围有向外和向上凸出的炮楼,在整个围屋建筑中耸立扎目,俨然军事设施,远远使人感受到威慑力。
工艺之美:围屋园林的装饰艺术
赣南围屋的装饰艺术,尤其是花窗雕刻,展现了客家人精湛的工艺水平。花窗沿用了宋代风格,直到清朝时基本定型,每一扇窗的格扇均为偶数,实际格扇宽高比均比同一时期的标准比例要大,这样一来就显得客家民居楼高宽敞,同时便于通风采光。
花窗装饰用材比较灵活,木雕、石雕、砖雕和灰塑都很常见。而赣南地处丘陵地带,采伐木材具有许多先天优势,民居一般采用土木结构,因此木雕装饰广泛运用在客家花窗上,加上社会环境和审美趣味的影响,其花窗在外形上不像徽派民居和江浙园林的那样形态各异,只有少部分小型窗户为宝瓶式或宝葫芦式,一般都取方形,显得正规正矩,更加符合赣南民居建筑的敦厚形象。
装饰式样也因地制宜,但是又保留有一定的中原文化特点,设计更为中性,其审美与艺术性也体现出客家人独具匠心的创造实力。在窗框里层,文字、符号、图片、雕刻和布局等都会有所改变,例如纹样有散点、连缀、重叠和几何等形式,规则也有一定的叙事性,使得整个装饰富有很强的节奏感。
文化传承:围屋园林的精神内涵
赣南围屋不仅是居住场所,更承载着客家人的文化记忆。围屋内的祠堂,是客家人祭祖、议事的重要场所,体现了宗族文化的传承。而围屋的整体布局和装饰细节,处处体现了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
围屋的居室装饰讲究庄重、沉稳、大气而无过多修饰,使用的古典家具蕴含着古朴的传统文化气息,保留着赣南客家文化的风味。可以说,祠堂承载了客家人心理上的寄托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赣南围屋的园林设计,是客家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展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更体现了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今天,当我们走进这些围屋,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浓厚的乡情与人文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