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浸润 | 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之——“海丰麒麟舞”海城镇第三中学大单元教学设计
美育浸润 | 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之——“海丰麒麟舞”海城镇第三中学大单元教学设计
美育浸润 | 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之——“海丰麒麟舞”海城镇第三中学大单元教学设计
01
团队介绍
组员:廖梁薇 郭海怡
对口学校:海城镇第三中学
02
当地情况分析
教学组成员经过调研,了解到海城镇第三中学在美术课程安排上,开展当地非遗文化的美术课程较少,而当地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融入到学校的教育中。因此,本次送教的课程主题选择海丰麒麟舞这一非遗文化,旨在通过课堂引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深入了解,关注本土文化的发展情况,同时也希望以点带面,由本次开展的非遗课程促进更多的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美术课程资源,带到课堂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和学习,培养自身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03
大单元设计
本次大单元的教学主题是海丰麒麟舞,海丰麒麟舞原为古代体育活动,与民族反抗强暴、异族入侵有关,后演变成盛会节日、共庆祥瑞的文娱活动。海丰麒麟舞在2008年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麒麟舞凝聚着海丰地区人们的风土人情、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是海丰地区人们的精神家园、情感依托,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术资源。在视觉事物上,麒麟舞的表演形式、表演动作,观看麒麟舞的热闹景象,麒麟舞的麒麟道具设计等都蕴含了丰富的美术资源。把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美术资源融入美术课堂,通过对舞麒麟的美学元素进行提炼、欣赏与解读,感受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加强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运用舞麒麟的美术资源进行视觉艺术创作,形成平面和立体的美术作品,提升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本次大单元教学,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开展同一主题、不同教学方法和不同教学内容的单元课程,形成两组小单元课程教学。
04
教学过程
成员一:课程教学与成果展现
(一)《海丰麒麟舞——初探非遗,认识经典》
本课以音频引发学生对麒麟舞的回忆;通过图片了解麒麟舞的历史起源和文化内涵,以此去探索麒麟舞蕴含的精神内涵;通过视频欣赏麒麟舞的表演形式和讨论其中的动作寓意,感受和认识麒麟舞道具麒麟首的艺术特点和麒麟狮扎的工艺文化,以此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感受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学生在观看视频时非常投入,在看到不同地区麒麟首造型的对比时,笑得非常欢乐,能够积极回答课堂提问的问题。
(二)《宣纸上的麒麟舞——传承非遗,画出经典》
本课通过视频和图片深入认识麒麟舞的道具——麒麟首的造型特点和文化内涵;感受不同地区麒麟形象的多样性,学会描述麒麟的不同特点,理解每个地区文化的相近性和差异性;最后将所观察所感知的麒麟形象用国画材料进行表现。学生在课堂能积极参与麒麟形象造型构成的讨论,在实践过程中能先以几何形概括麒麟首各部位大小,再刻画细节,课上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动手作画。
(三)《超轻粘土的麒麟——传承非遗,凹凸魅力》
本课通过图片对比引导学生区分圆雕和浮雕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对比立体三维的麒麟首形象与浮雕形式的麒麟,讨论如何将麒麟首由三维立体转化为二维半浮雕,通过创设宣传本土文化的情境,以超轻粘土材料表现和设计海丰麒麟舞的道具麒麟首浮雕形象,以此激发和加深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关注和认识。学生在课堂上,能与组员共同合作,合理分工制作出麒麟首的浮雕形象,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成员一:课程教学与成果展现
(一)《在探索中感受——海丰麒麟舞》
(欣赏·评述)
麒麟舞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鉴于它的重要性和艺术价值,于是开展了关于麒麟舞相关主题的大单元教学。通过播放视频和多张图片欣赏的方式来让学生对于这个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都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最后通过让学生动手简要绘画的方式,来对本节课所学的麒麟首造型纹样印象更加深刻。
(二)《在传统中创新——麒麟首设计》
(造型·表现)
根据一个地区的麒麟头造型作为溯源,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材料新和造型新。材料新就是运用更加快速的材料进行创作,造型新就是在传统麒麟首的造型上加以简要概括进行创新。根据一个地区的麒麟首特点进行简化和创新,制作出环保主题的麒麟首。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三)《在生活中运用——麒麟首文创》
(设计·应用)
大多数学生对麒麟舞这种文化所见越来越少了,那么对于它的了解自然也就更加少了。麒麟舞正离我们渐行渐远,我们可以如何让麒麟舞这种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命呢?那便是创新。将麒麟首的设计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心里品质,将教学内容有机转化为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生运用本节课所习得的文创设计相关知识,创作出能表达自己情感态度的表情包文创麒麟首。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和对生活的感知能力。
05
展览呈现
“海丰麒麟舞”展览呈现
06
视频拍摄
1、《在校园中探索麒麟文化》
视频创作主题延续了课程的主题,以校园采访的形式,选择已上过第一节麒麟舞欣赏课程的六位学生组成拍摄团队,旨在通过视频拍摄加深学生对麒麟舞文化的认识和扩大麒麟舞文化在校园内的传播。拍摄学生在校园内去进一步向老师和同学探索麒麟舞文化,走访校园的运动场、教室、走廊向同学提出麒麟舞文化相关的问题,引发被采访同学的思考,被采访同学大多表示“如果麒麟舞文化在过年的时候消失了会感到失落”,被采访者罗校长和陈老师都表示麒麟舞文化是我国优秀的非遗文化,是海丰地区独特的文化,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去活化优秀的非遗文化,让优秀的非遗文化走进校园,让更多的同学感受其中的精神和魅力。
2、《发现校园美》
视频拍摄是以发现和宣传校园美为主题的,首先向学生们了解我们学校有什么地方是同学们觉得美的,觉得必须要向别人宣传的,然后再一起去拍摄,把学生们眼中的美记录下来。通过学生掌镜,能以学生的视角来传达画面的情感和内容。并且采访本次活动所上的大单元课程对本校的罗校长进行采访,采访关于麒麟舞“吃四门”的意思,了解到麒麟舞需要我们宣传一步步走向世界,学生们的每一节课的学习也是如此,一堂堂地上好每一次课,一次次的积累和付出能让我们走向更高更远的天地。
07
总结与感想
12月8日上午,美术组成员在海城镇第三中学进行本次实践活动的成果汇报与交流,参与成员有海城镇第三中学艺术科组长陈志宏老师、艺术科组教师代表、初二级学生代表。
在本次活动中深切的感受到实操一个大单元教学,这当中会有一些不足之处,只有实践时发现问题,才能加以改进。从搜集材料准备课程到走进校园开展课程再到总结课程布展,每一个过程都在学习当中。特别是在校园上课过程中,看到海城三中学生们热情的笑脸、专注的眼神、课后温暖的反馈,都感受到了我们所做的事情有被学生感知到,所传递的知识有被学生学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