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田明教授:高血脂有预警信号,这样预防最有效
周田明教授:高血脂有预警信号,这样预防最有效
“高血脂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日常生活中不良习惯的累积结果。”广州科大中医医院的周田明教授近日在接受采访时强调,高血脂的形成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从饮食偏好到运动习惯,从精神压力到作息规律,都在悄悄影响着我们的血脂水平。
高血脂的预警信号
高血脂并非无迹可寻,它会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向我们发出预警。周田明教授指出,以下这些生活习惯和身体表现,可能是高血脂的早期信号:
不良生活习惯
饮食偏好油腻高热量食物:长期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油炸食品等高脂食物,会直接导致血脂水平升高。
缺乏运动:久坐不动、缺乏体育锻炼会导致体内脂肪堆积,影响血脂代谢。
精神压力大: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影响内分泌平衡,进而影响血脂水平。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熬夜等都会对血脂产生不利影响。
身体表现
经常头晕、犯困:高血脂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影响脑部供血,出现头晕、精神不振等症状。
小腿抽筋频繁:血脂异常可能影响神经传导,导致抽筋。
视力模糊间歇性发作:高血脂可能导致视网膜血管病变,影响视力。
听力突然下降:血脂异常可能影响内耳血液循环,导致听力下降。
科学预防高血脂
面对高血脂的威胁,我们该如何有效预防?周田明教授建议,通过改善饮食、增加运动、减压和戒除不良习惯,可以有效预防高血脂及其带来的健康风险。同时,他还建议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血脂问题。
调整饮食结构
- 减少动物脂肪和油腻食物摄入:尽量选择低脂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炖等。
-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等,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
-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豆制品等。
增加体育锻炼
-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锻炼: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 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减轻心脏负担。
调整生活方式
-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 保证充足睡眠:成年人每晚应保证7-8小时的优质睡眠。
- 学会减压:通过运动、冥想、听音乐等方式缓解精神压力。
定期体检
- 每年检查血脂水平:及时了解自己的血脂状况,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最新发布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也强调了生活方式调整的重要性,并提出了“Lower for Longer”的长期管理理念。这意味着,预防高血脂不仅需要短期的努力,更需要我们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健康管理目标,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结语
高血脂虽然可怕,但通过科学预防和管理,我们完全有能力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周田明教授提醒大家,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高血脂的关键。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改变开始,为自己的心血管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