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各回各家”成新趋势,专家:关键在于夫妻沟通
过年“各回各家”成新趋势,专家:关键在于夫妻沟通
“过年回谁家?”这个困扰无数夫妻的世纪难题,如今有了新的答案——“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这种看似“任性”的选择,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年轻夫妻的新选择。
“各回各家”成新趋势
“从2019年至今,这即将是小萨和丈夫‘各回各家’过年的第五年。”小萨表示,她尊重选择各种方式探亲的家庭,但她的立场是更想回自己家,不能因为维持夫妻感情而丢掉自己的立场。
像小萨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在广州定居的芝芝,婆家在辽宁,娘家在广州,去年开始尝试各回各家过年。“大家都见了想见的朋友,也都吃到了家乡的美食。再次相聚,感觉我们都充满能量。”芝芝表示,丈夫因为平时工作忙,周末和小红假一般都会努力陪伴自己和孩子,春节让他自己回到老家,可以完全放松一下。“他回老家过年,因为没有小孩的牵绊,可以跟老家的亲朋好友好好聚聚。”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在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这种过年模式。有网站就“你能接受婚后各回各家过年吗?”发起投票,表示能接受的有918人,坦承不能接受的只有168人。在另一家媒体的投票中,选择“自家父母自己回去看望,挺好的”有4.9万人,而选择“不接受,过年还是应该夫妻俩在一起吧”的只有4452人。
利弊之争:是自由还是缺乏团圆?
这种过年方式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支持者认为,这种方式让每个人都更轻松愉快。比如小萨就表示:“对于这些观点,我选择‘自动屏蔽’,毕竟我回家,最开心的是我爸妈。”她还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偶尔,也会有亲戚和朋友给我讲过来人的‘大道理’,但没关系呀,我左耳进右耳出,管别人怎么想呢,我俩开心就好了。”
但也有反对的声音认为,这不符合传统的“团圆”概念。有网友表示:“那还叫阖家团圆吗?如果都是独生子女,可以带着父母去另一方家一起过年。”还有人担心:“但是这样还有个问题,就是孩子,长辈很想要看到孙辈,甚至比想孩子更想孙辈,那过年孩子跟去哪边呢?”
专家解读:关键在于沟通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建学认为,春节之际,原生家庭的温馨相聚固然重要,而夫妻二人世界的团圆更显珍贵。“各回各家”看似照顾到了双方家庭的利益,却可能“牺牲”了小家庭的甜蜜。“把夫妻关系摆在第一位,把夫妻小家庭的利益摆在首位,在哪里过年其实问题都不大,都可以把日子过好。”他建议,在夫妻生活中应将夫妻关系置于首位,以小家庭的幸福为先,并在此基础上妥善处理双方父母的情绪和分歧。
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徐卉律师则从法律角度提醒,这个问题处理不当可能成为离婚导火索。“每年国庆和春节,很多闹离婚的人就是因为回家这个问题。”她建议,婚前就明确沟通,避免以后因为这类问题产生矛盾。
反映社会变迁
这种过年方式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社会的深刻变迁:
- 独生子女问题:随着独生子女一代长大结婚,如何平衡双方父母的需求成为新挑战。
- 女性地位提升:越来越多的女性不再默认“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而是坚持平等对待双方家庭。
- 家庭结构变化:“两头婚”等新型婚姻模式的出现,也在改变传统的过年方式。
结语:没有标准答案
“过年回谁家”这个问题,或许永远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在于夫妻间的沟通和共识。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各回各家,每个人都是最舒服的状态。”而另一位网友则表示:“结婚了,如果提前和另一半没有沟通好,肯定每年过年都会面临到底回谁家的问题,也蛮纠结的。”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最重要的是让每个人都感受到爱与尊重,让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真正成为每个人心中的“团圆”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