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重塑职场:新职业涌现与传统职业变革
生成式AI重塑职场:新职业涌现与传统职业变革
最新数据显示,亚太地区已有43%的员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这一比例还在快速增长。从新兴职业的诞生到传统职业的重塑,生成式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职场生态。
新职业涌现:AI训练师的崛起
在浙江省宁波市,首个人工智能训练师培训项目近日在宁波交通高级技工学校启动。这个新职业,正是生成式AI发展催生的产物。
人工智能训练师是使用智能训练软件,并在人工智能产品使用过程中进行数据库管理、算法参数设置、人机交互设计、性能测试跟踪及其他辅助作业的人员。2020年2月,人工智能训练师作为新职业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202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该职业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人工智能训练师就业范围广,并且入行门槛不是很高。”宁波交通高级技工学校副校长金耀介绍,就业者可根据自身不同需求进行学习。“人工智能训练师分为5个等级。4级到5级是数据标注员,通过采集处理图片、语音、文本、视频等原始数据,并标注成人工智能可以理解的结构化语言,将AI训练得更‘聪明’。1级到3级属于高级工,负责设计、优化智能系统,需要掌握业务分析、智能系统设计、算法参数调优等知识。”
传统职业变革:设计师与AI的协同创作
在四川省成都市,从业8年的设计师刘女士亲身体验了生成式AI带来的变革。“最开始我只是想‘尝鲜’了解一下新技术,研究了一些语言类、图像类的大模型等。慢慢能熟练运用这些工具后,就发现越来越离不开了。”她告诉记者,现在她的设计工作全程都有AI技术的辅助。
“AI技术帮助我提升了业务能力。”刘女士说,“像绘制科幻主题的画面时,AI工具就给我提供了很多灵感。此外,AI还可以快速生成设计草图,帮助设计师更高效地与客户沟通,缩短整体设计周期。我还借助AI工作,实现了过去无法独立完成的动画、视频制作,业务范围得到了拓展。”
未来职场人必备技能
面对AI可能带来的就业结构变化,就业者该如何积极应对?
“走进AI时代,每个人使用AI的能力,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新兴技艺,也会成为职场上的关键竞争力。”阿里研究院执行研究院袁媛认为,年轻求职者应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接受、了解到掌握、应用,实现与AI的协作。“面对极速更迭的技术,能保持充分的好奇心、积累跨学科知识并将其融会贯通的人才,将更快地适应变革。”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年未来就业报告》测算,未来5年全球企业预计创造约690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其中增长最快的工作类型大部分与人工智能和数字化相关。根据预测,到2027年,数据分析师、大数据专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专家等从业者工作机会将平均增长30%。
挑战与应对
尽管生成式AI带来了诸多机遇,但挑战也不容忽视。研究显示,女性使用生成式AI的可能性远低于男性,50%的男性在过去12个月内使用过生成式AI,而女性仅为37%。这种性别差距在年轻群体中更为明显,18至29岁的男性比同龄女性多25%尝试过人工智能技术。
此外,随着AI技术的普及,所有职业都将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熟练度。这要求职场人不断学习,掌握数字技能,学会如何与AI协作。同时,领导者和管理者也需要适应AI环境,培养“协作智能”,成为指挥者和创造性思考者,引导和增强数字助手的能力。
展望:人机协作的未来
生成式AI不会取代人类工作,而是与人类形成互补合作关系。正如设计师刘女士所说:“AI能帮助设计师减少大量繁琐、重复的工作内容,优化工作流程,极大提高工作效率。”AI技术的应用会给就业结构带来一定变化,但AI无法代替人类的工作。在AI的辅助下,人们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造性工作和复杂决策中,实现人机协作的最优状态。
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我们需要拥抱变化,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正如一位专家所说:“为适应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应当抓紧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这些举措应是综合的、多方面的。比如,可以鼓励各个年龄段的社会成员通过在线课程、研讨会和培训班等方式继续学习新技能;鼓励企业投资培训员工的人工智能素养以及与人工智能互补的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