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州大学陈倩教授团队突破:叶黄素纳米颗粒或成AMD治疗新希望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54:5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州大学陈倩教授团队突破:叶黄素纳米颗粒或成AMD治疗新希望

苏州大学陈倩教授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该研究通过共组装叶黄素/尼达尼布纳米颗粒(L/N NPs),实现了长达两个月的持续药物释放,为AMD患者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型治疗方案。

AMD: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元凶

AMD是一种主要影响55岁以上人群的致盲眼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其患病率正在快速上升。该疾病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其中湿性AMD可通过抗VEGF注射治疗,但需要频繁注射;干性AMD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创新突破:叶黄素纳米颗粒实现长期药物释放

苏州大学陈倩教授团队的研究为AMD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研究团队发现,通过共组装叶黄素/尼达尼布纳米颗粒(L/N NPs),可以实现至少两个月的长期持续药物释放。更令人振奋的是,在具有更完整屏障系统的兔眼球中,L/N NPs仍然能够成功分布在视网膜和脉络膜中长达一个月。

在激光诱导的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模型中,通过微创的结膜下给药,L/N NPs能够成功抑制血管生成、慢性炎症,并清除氧化应激,其治疗效果与标准的抗VEGF玻璃体内注射相当甚至更好。

专家观点:AMD治疗的未来方向

目前,AMD治疗领域正在积极探索多种新型疗法。例如,基因治疗通过将携带抗VEGF基因的无害病毒插入人体DNA,使身体制造自己的抗VEGF,有望实现长期治疗效果。另一种有前景的疗法是端口输送系统(PDS),这种比米粒还小的设备可以储存抗VEGF药物,通过外科手术植入眼睛后,可以提供持续的药物释放,让患者两年内无需额外治疗。

对于干性AMD,干细胞疗法显示出巨大潜力。虽然目前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但专家预计这种疗法可能在2030年至2035年左右被证明对消费者是安全的。

展望: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

陈倩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为AMD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虽然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应用还需要经历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审批过程,但这一突破无疑为AMD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更多创新疗法的涌现,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AMD的治疗将更加安全、有效和便捷。

这一研究不仅展示了叶黄素在AMD治疗中的新应用,更为眼科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和临床研究,我们期待更多突破性疗法的出现,为患者带来福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