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山岛战役:新中国首次海陆空三军联合登陆作战
一江山岛战役:新中国首次海陆空三军联合登陆作战
1955年1月18日,新中国历史上首次海陆空三军联合登陆作战在一江山岛正式打响。这场战役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新中国展示其军事实力、捍卫国家主权的重要时刻。
战役背景:战略要地,势在必得
一江山岛位于浙江台州湾,由南北两个小岛组成,是大陈岛的门户。岛上地形险峻,四周多峭壁险礁,可登陆地段不足1000米,易守难攻。当时,该岛由国民党军驻守,是其在东南沿海的重要据点。
1954年1月,华东军区提出陆海空三军联合攻打大陈岛的战役方案。经过研究,决定先攻取一江山岛,再取大陈岛。7月11日,中央军委批准这一作战方案,并指示华东军区成立浙东前线指挥部,由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战役准备:三军协同,周密部署
为了统一指挥诸军种的行动,浙东前线指挥部下设登陆指挥所、海军指挥所、空军指挥所,还成立了三军联合后方勤务部和政治工作组。各军种根据联合登陆作战的需要,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协同演练。
战役过程:三军协同,势如破竹
1月18日8时,战斗正式打响。我军开始实施第一次火力准备。轰炸机3个大队、强击机2个大队在歼击机掩护下,飞抵一江山岛和大陈岛上空,对岛上重要目标进行轰炸。9时后,50余门火炮猛烈轰击一江山岛上的目标区。在我军的打击下,国民党军指挥系统瘫痪。
12时15分至13时22分,登陆部队在空中、地面和海上火力的掩护下,向一江山岛驶进。在此阶段,国民党军数次对我军进行拦阻射击,均被我军火力压制。
14时,第二次火力准备开始。船载的10门火箭炮对北一江山岛进行齐射,轰炸机3个大队又1个中队,对一江山岛各主要阵地进行猛烈轰炸。经我军火力打击后,敌前沿工事大部被毁,通信联络中断,指挥瘫痪,为我军登陆部队抢滩登陆创造了有利条件。
14时20分,登陆突击发起。我登陆部队在南一江山、北一江山两岛多个登陆地点实施登陆突击。我火力支援舰艇一直开到离岸数百米处进行射击,炮兵则进行火力急袭,登陆艇上的轻重机枪也相继开火,喷火兵以猛烈火焰攻击岛屿上的守军火力点。
突击登陆阶段,我陆海空三军及各兵种之间协调一致,配合默契,形成了压倒性的整体合力,保证了登陆部队顺利登陆。登陆部队攻占敌滩头阵地后,趁敌震惊慌乱之际,立即在海、空军和炮兵火力的支援配合下,兵分多路向敌纵深发起进攻。
由于岛上地形限制,一些登陆部队战斗队形被割裂;加之事先不能完全掌握岛上守敌所有火力点的分布情况,上岛后遭遇顽敌猛烈火力压制,登陆部队伤亡增多,敌我双方出现胶着状态。我军指挥员及时改变战术,组织部队采取灵活的小群战术,勇猛穿插,逐点逐地进攻,以手榴弹、喷火器摧毁暗堡,并开展战场喊话及利用俘虏军官喊话。
残存守军见大势已去,纷纷缴械投降。17时50分,指挥部命令登陆部队清理战场,转入防御。
战役结果:首战告捷,意义重大
此役,共毙俘国民党军1000余人,击沉敌军舰3艘、击伤4艘。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此次战役:“一江山岛登陆作战,打得很好!我军首次联合作战是成功的。”
一江山岛战役的胜利,不仅解放了这一战略要地,更重要的是,它开创了新中国海陆空三军联合登陆作战的先河,积累了宝贵的联合作战经验。这场战役展示了新中国军队的强大战斗力,也体现了国家捍卫主权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