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农业生产的绿色动力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18:2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农业生产的绿色动力

2011年,我国启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这是国家在牧区实施的资金投入最多、覆盖范围最大的惠牧惠民政策。该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草原生态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经过10多年的持续努力,这一政策不仅有效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还促进了牧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推动我国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要力量。

01

政策成效显著,草原生态持续向好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据统计,我国草地整体质量明显提升,草地综合指标盖度增加了5.26%,北方草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提高了9.2%。以内蒙古为例,通过实施禁牧、草畜平衡等措施,2023年草原过牧预警面积减少了1741万亩,草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还推动了草业和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2023年,内蒙古草种繁育基地面积达到26.5万亩,年制种能力突破500万公斤,人工饲草种植面积达2172万亩,各类饲草产量达7543万吨,草产业链产值达802.1亿元,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首位。草产业的持续增强,有效保障了全区1.4亿头(只)牲畜的“吃饭问题”,同时支撑了奶、牛、羊、绒4条重点产业链近5000亿元的产值。

02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赋能草业升级

科技创新是内蒙古草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自治区拿出1亿元科技专项资金支持创建国家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加强草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乡土生态草种和优质饲草品种培育、草繁育加工技术研发等方面的系统布局。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科研组织形式,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应用为导向,产学研创新联合,覆盖种质创新、良种繁育、示范推广全链条的技术支撑体系,持续强化草业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成功转化国产苜蓿、羊草新品种5个,扩繁推广面积16.4万亩,“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正在形成。

在通辽市开鲁县小街基镇中科羊草种植基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公社介绍:“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草原生态修复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内蒙古是全国羊草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有82.8万亩,开鲁县的羊草面积占内蒙古的近八分之一。目前,全国中科羊草19万亩原种繁育基地中,开鲁县面积达8万亩,是全国中科羊草原种繁育基地面积最大的区域。今年产草种预计能达到1600吨,可为沙化草原治理修复提供80万亩优质原种。”

03

政策红利释放,牧民生活持续改善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有效提升了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内蒙古为例,2023年全区2000多万亩饲草种植面积,各类饲草产量达7543万吨,同比增长2.4%,进一步减轻了天然草原放牧压力。同时,通过实施禁牧、草畜平衡等措施,草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为牧民提供了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然而,政策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补贴标准偏低、政策内容需要优化、监管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徐睿霞委员建议,应加大补贴力度,禁牧补贴由每亩7.5元提高到10元,草畜平衡奖励由每亩2.5元提高到5元。同时,增加草原网格化监管补助,提升监管能力,按照每15万亩一个网格的配置,全面推进草原网格化监管工作。

04

展望未来,草原生态保护任重道远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为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和牧区可持续发展开创了良好局面。但要实现草原生态的全面恢复和可持续利用,仍需持续努力。未来,应进一步优化政策设计,提高补贴标准,完善监管机制,推动草原生态保护与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2024年是第三轮草原补奖政策实施的第四年,也是关键之年。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落实好政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推进草原补奖政策落实进度,把第三轮政策落实好;要及时开展政策研究,把第四轮政策设计好。同时,要总结和坚持当前草原补奖政策实施的宝贵经验,做好顶层设计、创新工作方法、广泛宣传引导、强化监督管理、扶持后续产业,助推牧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不仅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还推动了草业和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效提升了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这一政策的持续实施,将为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和牧区可持续发展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