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大获8028万科研资助,聚焦超声技术再获突破
重庆医大获8028万科研资助,聚焦超声技术再获突破
近日,重庆医科大学王智彪教授团队再次斩获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基于颅内毫米级声源点的定位引导及治疗调控系统》,项目直接经费高达8028万元。这一突破不仅刷新了学校的国家级项目直接经费纪录,更展示了该校在高端科研仪器研制领域的强大实力。
项目背景与意义
该项目由重庆医科大学牵头,联合清华大学、南京大学、陆军军医大学等多家知名高校共同申报。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类),其获得的直接经费额度创下该校历史新高,也凸显了国家对高端医疗装备研发的重视。
团队实力:36年聚焦超声技术积淀
项目负责人王智彪教授是超声医学工程领域的领军人物,现任省部共建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他带领的团队在聚焦超声技术领域深耕36年,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
早在2011年,该团队就获批了首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球形聚焦集声系统的研究》,获得6000万元资助。通过该项目,团队成功建立了全球首套可产生极端声学条件的科学仪器,为声学领域研究开辟了新天地。该仪器已面向20余家单位开放共享,支持了92项课题研究,发表了56篇行业顶级期刊论文,为此次项目的成功获批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创新:无创脑部疾病治疗新突破
《基于颅内毫米级声源点的定位引导及治疗调控系统》项目聚焦脑部疾病治疗这一医学难题,拟开发一套具有无创、精准定位、精细干预及实时监控功能的重大科研仪器。该系统的核心创新在于“颅内毫米级声源点”的定位技术,能够实现对脑部病变的精准识别和治疗。
与传统的开颅手术相比,这种基于聚焦超声的治疗方式具有显著优势:无需开刀,减少感染风险;精准定位,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实时监控,提高治疗安全性。这些特点使其在深脑疾病治疗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应用前景:脑科学与临床治疗的双重突破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有望为脑科学研究和临床治疗带来双重突破。在基础研究方面,高精度的声源点定位技术将为脑科学探索提供新的研究工具;在临床应用方面,无创治疗方式将为帕金森病、癫痫等深脑疾病患者带来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结语:引领医疗科技新未来
重庆医科大学王智彪教授团队的这一科研突破,不仅展现了我国在高端医疗装备研发领域的实力,更为未来医疗科技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临床,最终造福广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