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铜币上的“汉”字密码:辛亥革命时期军政府造币
四川铜币上的“汉”字密码:辛亥革命时期军政府造币
1913年,辛亥革命的硝烟刚刚散去,四川军政府为了稳定经济秩序、促进货币流通,开始铸造一种特殊的铜币——民国二年军政府造四川铜币。这枚铜币不仅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更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了收藏界备受瞩目的珍品。
精美的设计与精湛的工艺
这枚铜币的正面中央,珠圈内铸有“四川铜币”四个大字,上下左右分列,中心饰以一朵精美的芙蓉花,象征着四川的地域特色。珠圈上缘书“军政府造”四字,下缘为“当制钱壹百文”字样,标明其面值。左右两侧饰以花星纹饰,增添了美感。
铜币的背面则更具特色。中央大圆圈内铸有一个篆书“汉”字,“汉”字底有数十条横直纹,这是该铜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周围环绕着18个小圆圈,象征着当时的十八个省份。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工艺的精湛,更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寓意——象征着十八省人民团结一致,共同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而战斗。
收藏价值分析
从近期的交易数据来看,民国二年军政府造四川铜币的价格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但总体趋势向好。品相和评级是决定其价值的关键因素。
根据公开的交易记录,品相较好的民国二年军政府造四川铜币十文,成交价在200-4732元之间。其中,PCGS-MS62评级的军政府四川十文铜币,最近成交价高达4732元;而公博评级AU53的同类型铜币,成交价则为100元。这表明,即使是同一版别的铜币,因品相和评级的不同,价格差异也十分显著。
家族传承背后的故事
在四川成都,赵先生家中珍藏着一枚民国二年军政府造四川铜币当制钱壹佰文。这枚铜币不仅是赵家的传家宝,更承载着家族的记忆与荣耀。
这枚铜币源自赵先生祖辈的辛勤积累。爷爷在解放前以手工裁剪为生,凭借精湛的手艺积攒了一些银圆和铜圆。解放后,随着货币体系的更迭,这些钱币逐渐退出了流通舞台,但爷爷却将它们视若珍宝,悉心保存下来,后来传给了赵先生的父亲,父亲又传给了他。
这枚铜币的保存状态极佳,色泽古朴自然,文字和图案雕刻细腻,深浅适中。正面中央的“四川铜币”四个大字清晰可见,中心的海棠花栩栩如生。背面的十八个小圈环绕着篆书“汉”字,线条流畅,布局和谐。铜币边缘规整光滑,包浆自然,历经百年风雨,依然保持着上乘的品相。
赵先生决定出让这枚承载着家族记忆的铜币,并非出于一时冲动。他希望,通过此次出让,能够让这枚铜币找到一位真正热爱并懂得珍惜它的收藏家,继续发挥其作为历史见证者的作用。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这次机会,与更多热爱历史、珍视文化遗产的朋友们交流心得,共同守护这份来自往昔的珍贵财富。
结语
一枚小小的铜币,承载着一个家族的记忆,见证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它不仅是收藏家眼中的珍品,更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如果你也有类似的传家宝,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让我们一同探讨这些珍贵文物背后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