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婴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成人覆盖率亟待提高
世卫组织:婴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成人覆盖率亟待提高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感染,可引起急性或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全球约有2.54亿人是慢性乙型感染病毒(HBV)感染者,HBsAg流行率为3.3%。2022年全球有123万的HBV新发感染病例,110万的HBV相关疾病导致的死亡。我国是乙肝高发区,据2020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1~69岁人群HBsAg流行率估计为5.86%,慢性HBV感染者约7500万。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那么,乙肝疫苗的最佳接种时间是什么时候?不同人群应该如何接种?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世卫组织的推荐:出生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
世卫组织强烈推荐所有婴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这是因为乙肝病毒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在出生和分娩期间以及幼儿期由母亲传给孩子。研究显示,如果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新生儿有高达90%的概率会发展成慢性感染。因此,及时接种首剂疫苗对于阻断母婴传播至关重要。
婴幼儿接种:24小时黄金时间
- 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
- 1个月时:接种第二剂
- 6个月时:接种第三剂
完成三剂疫苗接种后,90-95%的婴儿可以产生具保护性的抗体,能保护身体免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所有初生婴儿应于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乙型肝炎疫苗,这是预防乙肝的关键时间点。
孕妇和新生儿:特殊时期的防护
对于孕妇来说,如果检测发现HBV病毒载量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病毒药物,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对于HBV感染母亲所生的婴儿,除了常规疫苗接种外,还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以获得额外保护。并在9-12个月大时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血液测试,评估保护效果。
成人接种:提高覆盖率是关键
与儿童相比,我国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率相对较低。例如,据报道河北省18~60岁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率仅为14.7%,宁波市约半数成人未完成接种。专家建议:
- 18-59岁人群:所有无乙肝疫苗接种史和HBV感染史者都应接种
- 60岁以上人群:有高风险因素者(如医务人员、检验人员等)应接种
- 接种程序:0、1、6月接种三剂
- 已接种者:无需加强免疫,除非有持续高危因素
特殊人群:需重点关注
- 医务人员、检验人员等高危职业人群:应定期检测HBV标志物
- 肿瘤患者、血液透析患者等免疫力低下者:应增加接种剂量和次数
- 意外暴露HBV者:如未接种过疫苗,应立即注射HBIG并接种疫苗
接种效果与监测
乙肝疫苗的保护效果至少持续20年,可能终身有效。完成接种后,一般无需加强免疫。但对于持续暴露于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每年检测抗-HBs水平,如降至10mIU/mL以下,可考虑加强接种。
尽管我国12月龄内儿童的乙肝疫苗3针全程接种率多年均保持在96%以上,但成人接种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这不仅增加了个人感染风险,也影响了我国实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目标的进程。因此,提高公众对乙肝疫苗接种重要性的认识,扩大成人接种覆盖率,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乙肝疫苗接种是一项简单却意义重大的公共卫生措施。通过及时接种,我们不仅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更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消除这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