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亲述张无忌结局:朱元璋的威胁与赵敏的历史宿命
金庸亲述张无忌结局:朱元璋的威胁与赵敏的历史宿命
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每个故事的结尾都埋藏着新的开始。当《倚天屠龙记》的终章落下帷幕,张无忌与赵敏的故事是否就此画上句号?本文将从原著细节和历史背景出发,为您揭示这段未被书写的传奇。
未完的故事
张无忌的故事真的完结了吗?在屠狮大会中,他救下了义父,与武林群雄一同对抗大元,似乎一切都恰到好处。但有一件事,他并未完成——与自己的几位好妹妹走到一起。
你可能会说,张无忌后来不是当着周芷若的面说自己要与赵敏一同归隐大漠吗?而书中其他几位女子也都先后离开了他,所以他还能与那些“好妹妹”有什么瓜葛?
若你有此一问,便是没读懂张无忌这个人。他表面说是要与赵敏在一起,其实内心根本没有定下来。金庸在后记中就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张无忌的真实想法:
(张无忌、赵敏剧照)
“张无忌最后与赵敏前往蒙古,从此不回中土,但如出现其他偶然因素,周芷若可能去蒙古找他,他可能和赵敏同去波斯找小昭,可能为了明教而不得不独自回中土办事,也可能在西域遇到殷离……世事主要是人为的,而张无忌只记得别人对他的好处,于是,人人都是好人,人人都很可爱……”
说白了,张无忌是个烂好人,也是滥情之人,他的专情不过是装出来的。只要他依旧有心与这些女子发生些故事,那他就不可能彻底退隐。然而人在江湖难免身不由己,后来的他遇上的或许不是心心念念的这些好妹妹,而是前来向他索命之人。
张无忌之死
谁想要张无忌死?很简单,朱元璋。张无忌虽然从未表露过自己有帝王之志,但以他的武功造诣加上他在武林中的威望,他是成了朱元璋不得不防的存在。
当初他与周芷若成婚时,那韩林儿就与他有过这么一番对话:“韩林儿拍手道:‘那时候啊,教主做了皇帝,周姑娘做了皇后娘娘,杨左使和彭大师便是左右丞相,那才叫好呢!’周芷若双颊晕红,含羞低头,但眉梢眼角间显得不胜之喜。张无无忌连连摇手,道:‘韩兄弟,这话不可再说。本教只图拯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功成身退,不贪富贵,那才是光明磊落的大丈夫,更不可违了圣火令上的严训。’”
尽管张无忌极力否认自己有称帝之心,但就连他的属下都看出来了,他是最有可能在灭了大元之后建立新朝的人。所以张无忌一日不死,朱元璋那皇位就坐不安稳,毕竟明教当初能反大元,日后也有可能会反他的大明。于是朱元璋选择先下手为强。
(赵敏剧照)
新修版原著最后一回中就提到了这么一段发生在后倚天时代的故事:“朱元璋派徐达带兵北伐,将元顺帝赶人塞外沙漠,蒙古人在中华所建的元朝就此灭亡。朱元璋倒还记得明教,将他所建的朝代称为‘明朝’。但因明教维护百姓,朝廷官府便对其残杀镇压,时日既久,后世首领无能,明教终于也渐渐式微了。”
明教是被打压了,而张无忌作为前任教主,见旧部被杀,他自然无法坐视不管,在此过程中,他难免会寡不敌众,继而力战而亡也不会让人觉得意外。其实从历史必然的角度来看,金庸既然让朱元璋与张无忌作对,那张无忌的结局就必然的悲剧,毕竟他不可能为了一个虚构的角色去写死一位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帝。
那张无忌死后,赵敏又会迎来怎样的命运?答案或许是沦为某人的小妾。
赵敏的归宿
其实赵敏这个角色也是有历史原型的。她是王保保的妹妹,而历史上那王保保的妹妹即是观音奴,那女子后来就是被迫嫁给了朱元璋的次子朱樉,最终还成了朱樉的陪葬品。
同时从《倚天屠龙记》的角度来看,金庸也早已暗示了赵敏的命运,这一点从她一家四口的名字就能看出来。
(王保保、赵敏剧照)
赵敏原名是敏敏特穆尔,也称邵敏郡主,可后来她却自称赵敏,着实让人不解。但你结合她父兄的名字,就不难推测金庸的用意了。
书中提到过这么一段设定:“那位姑娘的封号是绍敏郡主。这两个孩子都生性好武,倒也学了一身好武功。两人又爱作汉人打扮,说汉人的话,各自取了一个汉名,男的叫做王保保,女的便叫赵敏,‘赵敏’二字,是从她的封号‘绍敏郡主’而来。”韦一笑道:‘这兄妹二人倒也古怪,一个姓王,一个姓赵,倘若是咱们汉人,那可笑煞人了。’范遥道:‘其实他们都姓特穆尔,却把名字放在前面,这是番邦蛮俗。那汝阳王察罕特穆尔也有汉姓的,却是姓李。’说到这里,四人一齐大笑。”
(汝阳王、赵敏剧照)
所以韦一笑等人到底在笑什么?这可不仅仅只是因为“一家人不同姓”,而是因为赵、王、李加上张无忌这“女婿”的“张”恰好就是四大姓,而蒙古人当初入主中原时,就追杀过四大姓的人。后来汝阳王、王保保被杀,张无忌也没能逃脱天罗地网,赵敏自然也难逃朱元璋手下的追捕,继而让这个角色的命运与其历史原型一致,赵敏自然会成为朱樉的妃子。
这即是金庸故事的有趣之处,尽管有些故事没被写明,读者也可以通过他留在书中的彩蛋推测剧情,如此匠心之作,如何能不成为经典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