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来袭,2025年玉米种植怎么办?
草地贪夜蛾来袭,2025年玉米种植怎么办?
草地贪夜蛾:玉米生产面临的重要威胁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又称秋黏虫,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害虫。这种害虫具有迁飞性强、繁殖力高、寄主范围广等特点,对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从玉米的苗期到穗期,草地贪夜蛾都能造成危害,尤其喜欢在心叶和果穗上钻蛀,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2025年发生态势:西南、华南地区需重点防范
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专家的预测,2025年草地贪夜蛾将在我国西南、华南、江南地区偏重发生,黄淮海、西北地区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截至2024年11月底,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发生面积已达10000亩,受害株率高达36.2%,百株虫量达30头。其中,云南普洱、德宏等地局部未防田被害株率甚至高达50%以上、百株虫量30头以上。
科学防治:多措并举保丰收
面对草地贪夜蛾的威胁,科学防治是关键。农业农村部和各地植保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农民朋友提供了有效的防治方案。
加密监测预警
各乡(镇)农科站要加大虫情的监测调查力度,落实属地监测责任,同时广泛发动农民发现、报告疑似虫情,做到两个绝不:“绝不能因为监测预警不到位贻误最佳防治时机,绝不能因为防控措施不到位造成虫害暴发成灾”。
加强宣传引导
利用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宣传草地贪夜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普及草地贪夜蛾识别和防控知识。
加强作物田间管理
- 合理施肥浇水:促进作物健康生长来提高作物本身的抗虫、耐虫性;
- 调整作物播期:使作物易受草地贪夜蛾为害的敏感生育期与其主要发生期错开以减轻为害;
- 间作轮作:将作物与趋避害虫、吸引害虫天敌的其它植物进行间作或轮作。
及时进行科学防控
- 化学防治:根据草地贪夜蛾幼虫生长习性,在幼虫未进入暴食期(3龄以前)及时开展统防统治,注意轮换和交替使用不同作用的杀虫剂。可用多杀菌素、菊酯类、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福戈(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亮泰(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进行化学防治。
- 物理防治:根据草地贪夜蛾成虫趋光性,在草地贪夜蛾发生区域安装黑光灯和性诱诱捕器诱杀成虫。
- 生物防治:江苏省近期分离到一株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强感染作用的核型多角体病毒(SfMNPV-Yz01),这为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可能。目前,我国已登记的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产品共有2种3个,其中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ub1有100亿PIB/毫升母药和20亿PIB/毫升悬浮剂2个产品,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KYc01仅有15亿PIB/毫升悬浮剂1个产品。
政策支持与国际合作
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草地贪夜蛾的防治工作,发布了《2024年玉米春耕春播技术意见》,特别强调了对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的防控,建议采用抗病抗逆品种及高质量包衣种子,并加强病虫草害发生动态监测预警。
此外,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也启动了“草地贪夜蛾全球防治行动”,旨在建立全球协调机制,提高受影响国家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能力,协调改进政策、标准和措施,以减少草地贪夜蛾进一步引入和扩散的风险。
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防治和国际合作,我们有信心将草地贪夜蛾的危害降到最低,保障我国玉米生产的稳定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