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皮肤上突然长包怎么办?四种常见类型及处理方法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46:1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皮肤上突然长包怎么办?四种常见类型及处理方法

导读:皮肤上突然隆起的包,可能是火疖子、表皮样囊肿、脂肪瘤或皮样囊肿等。这些情况虽然常见,但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感染扩散或复发。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些皮肤问题的成因、症状和处理方法。

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手上、腿上、脖子等皮肤处突然隆起一个包,有的摸着比较软,挤一挤可能会挤出点内容物,有的比较硬,按压有疼痛感,好久都消不掉。

上网一搜,有人说是火疖子,有人说是皮脂腺囊肿,所以它到底是啥?怎样才能让它消下去?

皮肤隆起的包是啥?

长沙鸿业皮肤病专科医院温馨提醒:比较常见的有火疖子、表皮样囊肿、脂肪瘤、皮样囊肿等。

火疖子

火疖子是民间俗称,在医学上叫疖肿,通常由毛囊炎引起(细菌感染),后逐渐增大成化脓性炎性结节(里面有脓液),是一种累及毛囊及毛囊周围的原发性深部感染

疖肿早期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的小硬结,后逐渐肿大,疼痛感明显,顶部可出现黄白色小脓头,可以自行破溃排出脓液。

疖肿能发生在任何有毛囊的部位,特别是容易被摩擦和浸渍的部位,如面部、颈部、腋窝、腹股沟、臀部。

表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又称表皮囊肿、表皮包涵体囊肿,民间俗称“粉瘤”,是最常见的皮肤囊肿之一,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通常表现为皮肤色或者青灰色囊肿

部分中央有开口,可挤出“豆渣样”物质。

大多数囊肿是原发的,也有少数是外伤或粉刺将表皮或毛囊上皮植入真皮引起,可能会保持大小不变或持续性增大,也可能会自发破裂。

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是两种不同疾病。

皮样囊肿是先天性病变,一般出现在刚出生的新生儿身上,或者5岁以内的婴幼儿,表现为沿面部、头皮和脊柱胚胎融合线分布的皮下结节,含有表皮和真皮组织。

皮样囊肿可呈半球形隆起,不透光且表面皮肤正常,但可能存在小凹或窦道,通常附着于下方骨膜。

还有一个“皮脂腺囊肿”,但有学者发现该囊肿来源于外毛根鞘,与皮脂腺无关,便否认了以前的名字,统一称【毛根鞘囊肿】。

毛根鞘囊肿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率较低,比较少见,发病部位多在头皮上。

不过毛根鞘囊肿肉眼看着跟表皮样囊肿很像,会与其他疾病混淆,可能需要活检明确诊断。

如何解决这些隆起的包?

疖肿

不建议自行挤压或弄破疖肿,可能会使感染扩散。如果已经有脓头,可以热敷患处以促进疖肿开放排脓。即用温水浸湿干净毛巾敷在疖子表面,毛巾变凉后再用温水浸湿继续敷,一天多次,每次10-15分钟。

切记,触碰疖肿后务必洗手,不然可能会通过接触传染或近距离接触将细菌传染给他人。开放排脓后疼痛感会大幅减轻,但要完全愈合还需数周。若是疖肿比较大、数量比较多或者脓性液体持续存在,应及时就医。

表皮样囊肿

虽然表皮样囊肿可能会自发破溃消退,但常会复发,且用药效果一般。

建议最好在未发炎、未破裂和未感染时行手术切除,如果已经发生感染应先控制感染后再行切除。

脂肪瘤

脂肪瘤一般不影响健康,无需治疗

对于影响美观、有疼痛或过度担心者可以行手术切除,采用节表面微切口这类手术技术可限制瘢痕大小。

对于迅速增大或变硬者应及时活检排除恶变。

皮样囊肿

手术切除是皮样囊肿的有效治疗方法,且预后良好,复发概率低。

切除的时机取决于皮样囊肿的部位及其他相关症状表现,主要由医生评估。

总的来说,皮肤长一个包,不是什么大事,但多数需要医生来处理,不建议自行挤压或弄破它。

本文原文来自长沙鸿业皮肤病专科医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