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业到育儿:Sandy的全人生阶段家庭理财指南
从创业到育儿:Sandy的全人生阶段家庭理财指南
你经常为了省几块钱而斤斤计较?或者被财务压力搞得喘不过气?《家計力》这本书,教你从财务焦虑走向财务自由,在婚前、婚後、育儿的不同人生阶段,制定出最符合自己人生目标的理财策略,实现财务和生活的自由。
作者简介
《家計力》的作者是Podcast频道《精算妈咪的家计簿》的主持人Sandy,她致力于推广家庭财务管理与理财教育,帮助小资家庭改善财务状况,也积极推动女性财务自主,协助过上千位爸妈学员改善财务状况,并担任许多家公司的讲师。
Sandy的职涯转折与创业之路
Sandy的职业生涯经历了多次创业,从20岁出头创办婚礼顾问公司,到之后经营连锁餐厅,再到儿童教育创业,她的每一次创业都是对自身资源的最佳运用。但她提到,早期的创业并非她真正的热情,而更多是受他人期待或环境影响而进行的选择。她曾在家庭财务出现巨大问题时,选择借款创业,以期快速获得现金流稳定家计,并且成功吸引到创投的投资。
然而,随着疫情的到来和她成为母亲,她逐渐认识到自己应该将更多时间回歸家庭,于是退出了之前创办的公司,并将精力投入到"MomPower 妈妈商學院"以及"精算妈咪的家计簿"Podcast频道。这一决定让她找到了真正的价值感,也促使她进一步专注于女性财务自主的推动。
财务焦虑到财务自由的心路历程
Sandy提到她曾经对金钱的极度不安:会选择搭公车而非捷运,只为了省下10元,甚至用走路取代交通工具来节省支出。她对这种状况感到很困扰,为什么自己对金钱感到如此不安呢?
后来,她花了两到三年的时间,重新整理自己的财务状况,让现金流变为正向,并逐步减少了对金钱的焦虑感。她认识到幸福并不只在于金钱的多寡,而是在于如何掌握和运用它。
她回忆起自己在一间小小的旧公寓里,与家人围坐在地上吃泡面的场景,那一刻让她深深感受到,比起物质上的富裕,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更為珍贵。这种心态上的转变,让她将财务管理看作是实现生活目标的工具,而不只是追求数字的游戏。
夫妻之间的财务透明度
Sandy在书中和访谈中都提到,夫妻之间应该保持财务的透明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协力达成共同的财务目标。然而,她也理解财务对话可能会带来紧张,因此建议使用更轻松的方式开启对话,例如询问对方对未来生活的愿景,并从中找到理财的共同目标。
她强调:"沟通的关键在于让对方感觉到被纳入计划中,而不是单方面的要求。"例如,可以透过讨论未来可能的生活方式来引出对财务的需求,逐步建立夫妻间的财务合作,而不是强制对方一開始就透露财务报表。
她举例如,夫妻可以從一些輕鬆的小事開始,例如"我們未來想要每年一起去一次旅行,那麼我們應該每個月存多少錢?"這樣的問題既不會讓對方感到壓力,還可以一起參與到理財的過程中。
此外,Sandy还提到,她和先生在生活中经常会用"理想的一天"这样的话题来开启对话,这样可以让彼此的想法更加贴近,也能让财务计划自然融入其中。她指出,有些夫妻会在周末的早晨一起喝咖啡,聊聊上週的开销和未来的规划,这样的财务交流不仅能让彼此更理解对方的想法,还能增进夫妻感情。
另一个例子是关于家庭的重大决定,比如购房或换车。她建议夫妻可以在讨论这类重大开支前,先各自列出自己对这件事的期待和预算,然后一起分享和比较,这样能避免单方面的强加,也能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平衡点。
这样的讨论可以避免未来因财务分歧而产生的矛盾,并让双方都感觉到自己的声音被听到和尊重。
紧急预备金的配置策略
在谈到紧急预备金时,Sandy认为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财务安全网,她建议有孩子的家庭至少应准备相当于10个月生活费的紧急预备金,来应对可能的风险。此外,紧急预备金可以分为不同部分,有些可以放在现金中,有些则可投入风险较低的投资工具,这样既能保持流动性,也能让资金不至于闲置浪费。
她还提到,曾有朋友因觉得紧急预备金闲置过久而将其投入创业,结果不巧碰上疫情,导致财务状况陷入困境。这让她深刻认识到,紧急预备金的存在并不是浪费,而是确保家庭财务稳定的重要保障。
Sandy还举例说,紧急预备金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放在家里的现金中,用于最即时的应急;一部分存在银行活期账户中,以便在需要时快速提取;还有一部分则可以考虑放在低风险的定存或货币基金中,既保持一定的收益又能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她强调,这样的配置能确保无论遇到什么突发状况,家庭都能保持一定的经济安全感。
她还分享了一个她学员的例子,这位学员是一位单亲妈妈,当时因为孩子生病而无法工作,如果沒有之前准备的紧急预备金,她的生活会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这让Sandy更加坚信,紧急预备金对于家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理财与投资的区别
Sandy在书中强调了理财和投资的本质区别。"理财"是一个更全面的概念,涉及到对生活目标的设定和资源的分配,确保每一个目标都可以实现;而"投资"则是实现财务增值的一部分。她指出,许多人误以为只要进行投资就是在理财,但事实上:"投资如果沒有与具体的生活目标产生連結,往往會让人感到空虚。"
她建议,首先应掌握自己的财务现状,建立账务管理,然后针对每个生活目标制定具体计划,再根据这些计划进行相应的投资。这样才能真正让金钱成为生活的助力,而不是束缚。
Sandy提到,有一次她认识的一对夫妻因为投资房地產而陷入财务困境,因为他們並沒有考慮到這项投资是否符合他们的生活目标。最终,他们不得不卖掉房产来支付贷款,这让他们意识到投资不应该只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而是应该符合家庭的长期计划。
她也强调,理财应该包括保险的规划、生活目标的设定、紧急预备金的准备等多方面,而不只是把钱拿去投资增值。她认为,只有当所有这些方面都被考虑到位,才能真正实现财务自由。
不同人生阶段的财务管理
对于不同的人生阶段,Sandy将其拆分成三种阶段来说明,分别是:婚前阶段、婚後阶段、育儿阶段。
"婚前阶段"是财务基础的建立期。这个阶段的重点是确保个人财务的稳健性,建立良好的储蓄习惯以及信用记录。她建议每个人应在婚前建立"紧急预备金",这笔钱可以用來应付突发事件的缓冲,也是个人在进入婚姻前的经济安全保障。此外,这个阶段还应重视学习基本的理财知识,例如如何记账、如何制定预算,这些基本技能将为之后的婚姻生活打下良好的财务基础。
"婚後阶段"包括共同制定家庭预算、协商如何分配生活开销、储蓄及投资。婚后的重点是保持财务的透明度,并且设定共同的生活目标,例如购房、旅行等。她提到,许多夫妻在婚后没有建立财务透明的机制,导致双方对家庭开销有不同的认知,最终引发矛盾。因此,她建议夫妻应定期进行"财务会议",就如同开公司会议一样,定期检视家庭财务状况,并讨论未来的计划。这样的机制可以讓夫妻双方都能清楚了解家庭财务的现状,并一起面对未来的挑战。
"育儿阶段"是当孩子诞生,家庭财务的重点就转向育儿开销的规划。育儿是一项长期的投资,从教育到医疗,每一项都是需要提前准备的开销。她建议父母应该提早为孩子的教育基金做规划,可以减轻未来的经济压力,也能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拥有更多的选择。此外,她还强调父母应教导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念,例如储蓄的重要性、如何分辨需求与想要,这样的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金钱习惯,也能让家庭的财务管理更加轻松。
Sandy认为,家庭理财的关键在于根据人生不同的阶段来调整策略,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重点和挑战,只要能够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家庭的财务状况就能保持稳定,甚至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