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伪造公文到AI换脸:新型电信诈骗手段全揭秘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37:5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伪造公文到AI换脸:新型电信诈骗手段全揭秘

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发布重要预警:一种新型诈骗手法正在蔓延,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国家公文、冒充网信办工作人员等手段,骗取个人信息和钱财。这种诈骗手法具有极强的迷惑性和危害性,需要引起公众的高度警惕。

01

诈骗新套路:从"扶贫基金"到"公检法办案"

在最新的诈骗案例中,诈骗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将伪造的"国家公文"邮寄给受害人。这些"公文"往往盖有国家机关的假印章,内容涉及所谓的"扶贫基金"、"政策补贴"等,极具迷惑性。

例如,北京市民李先生就收到了一个陌生快递,里面有一本笔记本和一份盖有多个国家级部门印章的"公文"。在诈骗分子的诱导下,李先生差点通过一款名为"憧X者"的APP缴纳"扶贫基金手续费",幸亏及时察觉异常并报警。

还有一种常见的诈骗手法是冒充网信办或公检法工作人员。诈骗分子会准确报出受害人的身份信息,声称其涉嫌重大案件,需要配合调查。通过多次电话转接,最终将电话转接到所谓的"外省公安机关",对受害人进行恐吓和威胁,要求其转账汇款。

02

AI技术成诈骗新工具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诈骗分子也开始利用AI换脸和换声技术实施诈骗。近期,香港警方披露的一起AI"多人换脸"诈骗案令人震惊:一家跨国公司职员在所谓"视频会议"中被骗取2亿港元。在这起案件中,除了受害者本人,其他参会人员全部是经过AI换脸后的诈骗人员。

更令人担忧的是,AI技术还被用于制作虚假视频和音频。例如,有诈骗分子利用AI换脸技术合成明星的虚假视频,甚至将相声、小品等节目"翻译"成其他语言,以此来吸引受害者点击链接或下载APP,从而实施诈骗。

03

防范要点:提高警惕,保护个人信息

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法,公众应该如何防范呢?

  1. 提高警惕,不轻信陌生来电和信息:特别是当对方自称是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时,要保持高度警惕。政府部门一般不会通过电话或网络办理案件,更不会要求转账汇款。

  2. 保护个人信息:不轻易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敏感信息。遇到需要提供个人信息的情况,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3. 不轻易转账:任何要求转账汇款的指令,都要仔细甄别。特别是所谓的"手续费"、"激活金"、"安全账户"等说法,都是诈骗常用的套路。

  4. 及时报警:一旦发现被骗,要立即报警,并保留相关证据。同时,可以向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举报,帮助更多人避免上当。

  5. 验证身份:在视频通话中,可以通过要求对方做出特定动作(如挥手)来验证真实性。AI换脸技术在处理动态动作时往往会出现异常。

  6. 谨慎点击链接:不要轻易扫描陌生二维码或点击不明链接,这些可能是诈骗分子设置的陷阱。

电信诈骗手法不断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围绕着骗取钱财这一目的。只要我们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就能有效避免上当受骗。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看似"好事"的陌生信息,都可能是精心设计的陷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