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反坦克和火力压制的双口径步兵炮:最适合抗战中国军队的武器?
兼具反坦克和火力压制的双口径步兵炮:最适合抗战中国军队的武器?
步兵炮是伴随步兵作战的近距离支援武器。在二战时期,各国对步兵炮的重量有着严格的要求。本文将探讨双口径步兵炮的设计理念及其对中国军队的适用性。
步兵炮的基本原理
步兵炮是伴随步兵作战的近距离支援武器。在二战时期,除了美国的机械化部队,其他国家的步兵机械化程度都很低。因此,各国对步兵炮的重量有着严格的要求。例如,日本的九二式步兵炮重量仅有0.212吨。
国军德械师装备的德制IG18型75步兵炮
火炮的口径决定炮弹的威力,而身管长度则决定射程远近。要兼顾威力和射程,火炮的重量就难以保持轻便。兼具射程和威力的火炮往往变成了榴弹炮,不再适合伴随步兵作战。
双口径步兵炮的创新设计
双口径步兵炮的概念最早由德国莱茵金属公司提出。这种设计配备两门炮管:短而粗的炮管用于摧毁坚固目标和打击有生力量,长而细的炮管则用于射击远距离的坦克目标。荷兰Siderius公司在1920年初率先生产出这种双口径步兵炮。
中国进口的是采用开脚炮架的75/47毫米双口径步兵炮。这门火炮可以用一匹骡马进行拖曳,分解后最重的部分为112千克,最轻的部分为90千克。在一二八淞沪会战中,国军第五军用装备的哈以75毫米步兵炮猛烈炮击日军,取得了显著战果。
中国军队装备的哈以75毫米步兵炮
各国双口径步兵炮的性能对比
法国施耐德(Schneider)SEL 75/47毫米轻型步兵炮也称施耐德超轻型炮。这款炮可以分解成4部分由骡马进行驮运,每部分含驮具重量约为100千克。在1944年7月衡阳会战的雨帽山战役中,这款能够随军肩扛登山的山炮,提供了很强的火力支援。
法国施耐德(Schneider)SEL 75/47毫米轻型步兵炮
捷克VZ28型37/70步兵炮号称是二战最轻的步兵炮。VZ28 70mm加上炮盾也不过重167千克,取消炮盾后重142千克。在70毫米口径时,最大射程2.5千米;在37毫米时,最大射程可达5.6千米。
捷克造VZ28步兵炮
结论
双口径步兵炮的设计理念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够同时满足反坦克和火力压制的需求。对于机械化水平不高的中国军队来说,这种轻便且多功能的火炮具有很高的适用性。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未能大规模采购和装备这类先进火炮,错失了提升军队火力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