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17.4%中学生有自杀念头,专家解析成因与对策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29:0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17.4%中学生有自杀念头,专家解析成因与对策

“活着真没劲!”“我好想去死啊!”“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些令人揪心的话语,正在越来越多地从青少年口中说出。中国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一组调查数据令人震惊:在9015名中学生中,17.4%的孩子“认真想过自杀”,8.2%的孩子甚至“做过自杀计划”。这些数据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困境。

厌世情绪,这个曾经被认为是成年人专利的词汇,如今却在青少年群体中蔓延开来。半月谈联合各大科学院与研究所机构的调研发现,青少年正在遭遇“四无”心理风暴:学习无动力、真实世界无兴趣、社交无能力、生命无价值感。这些现象背后,是当代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多重压力。

01

厌世情绪从何而来?

在学业上,许多成绩优秀的学生内心认为考上名牌大学只是为了满足家人和社会的期待,找不到学习的意义,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厌学背后,往往隐藏着对自我的厌弃。过度依赖学习成绩,一旦遇挫,即便是小小的挫折,也会成为压垮他们的巨浪。父母的过高期望,更会加深他们的悲观失望情绪。

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对真实世界缺乏兴趣,甚至断网就会闹自残、自杀。网络依赖的背后,是他们逃避繁重学业、逃避真实世界的体现。长期生活在网络世界里,与真实世界的链接逐渐减少,社交圈也越来越封闭,形成恶性循环。

社交能力的缺乏与心理需求的冲突,进一步加剧了厌世情绪。青少年时期本是社交技能形成的重要阶段,但现实生活中,他们却缺少与同伴相处的时间,空闲时间更多是在网络上,形成社交隔离。他们选择把情感寄托在虚拟形象上,对现实世界更加逃避,生活变得更加“宅”。

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内在联结的缺乏。生命的意义感来源于与他人的联结感,而当代青少年恰恰缺乏这种联结。他们难以向父母敞开心扉,缺少与好友交心打闹的体验,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受挫,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感到迷失和绝望。

02

心理咨询:一束照亮黑暗的光

面对厌世情绪,心理咨询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人们内心的黑暗。认知行为疗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它通过认知矫正和行为治疗两个方面来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

认知矫正是通过改变患者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使其从悲观转向积极乐观。行为治疗则是通过调整行为来影响认知,两者相辅相成。例如,一个总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人,可以通过认知矫正来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价值,同时通过参与积极的活动来改善情绪。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抑郁症是攻击转向自身和哀伤失败的结果。著名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指出,抑郁是一个人把攻击和愤怒转向自身的结果。这种攻击可能源于生命早期的重要他人,或是内心中的重要他人的形象。抑郁症的心理治疗关键,是帮助来访者释放和还原这些压抑的愤怒,并修复内心与重要他人的关系。

03

从绝望到希望:心理咨询的实践

以歌手李玟的案例为例,抑郁症往往与未完成的哀伤密切相关。在临床中,抑郁症的人群中有一些往往非常优秀,他们因为精益求精而对自己的“不美好”非常敏感。在他们心里,“不美好”意味着丧失别人的关注、表扬和爱。这样的丧失对他们来说是不能承受的。

心理治疗通过建立新的关系,让来访者在关系中体验被接纳,释放情绪,处理丧失,完成哀伤,最终和自己和解。在成人治疗中,通过谈话治疗来建立这种关系;在儿童青少年治疗中,则可以通过家长辅导来改善成长的关系环境。

心理治疗不是易事,往往需要很大的勇气。患者需要重新反观那些影响自己的关系,甚至经历心理复位的痛苦。但是通过心理治疗,能够解决的不仅是抑郁,更重要的是帮助患者获得一个更好的自我,和一个更明媚的内心世界。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正经历着厌世情绪,请不要犹豫,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它可能就是你走出阴霾,重拾生活热情的关键一步。记住,你并不孤单,总有人愿意帮助你走出困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