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治疗新进展:替妥木单抗获批,微波消融疗效媲美手术
甲状腺治疗新进展:替妥木单抗获批,微波消融疗效媲美手术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持续攀升,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两种新型治疗方法——替妥木单抗和微波消融技术,因其独特优势而备受关注。
替妥木单抗:精准靶向治疗甲状腺眼病
甲状腺眼病(TED)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眼眶疾病之一,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尽管大多数患者可能会有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或实验室检查表现,但即使甲状腺功能正常,眼眶疾病也可能发生。甲状腺相关眼病是导致单眼或双眼突出的常见原因,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替妥木单抗(Teprotumumab)作为针对该特定靶点的药物,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及其展现出的潜力在国内医疗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替妥木单抗是一种针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IGF-1R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和组织损伤。这种精准靶向治疗方式,为甲状腺眼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2024年3月,替妥木单抗的临床试验申请已提前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评审中心(CDE)的批准。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预示着甲状腺眼病患者有望摆脱以往治疗手段的限制,迎来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微波消融:微创治疗的突破
微波消融技术则为甲状腺结节和早期甲状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该技术通过微波能量产生高温,精准消融病变组织,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Zhao等报告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显示,针对超声检测发现的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手术切除相比,使用微波消融治疗具有相同的疗效,但并发症较少。
这项研究纳入了775例患者,经过倾向评分匹配后,微波消融组和手术组的无进展生存期相当,1年、3年和5年PFS率分别为98.7% vs. 98.5%、91.5% vs. 95.0%和77.2% vs. 83.1%。更重要的是,微波消融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手术组,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失血量等指标均优于手术组。
微波消融治疗特别适合甲状腺体积较小的患者,其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使其成为传统手术之外的重要选择。
展望未来
替妥木单抗和微波消融技术的出现,为甲状腺疾病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这些新型疗法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替妥木单抗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观察,微波消融治疗的适应症选择和操作规范也需要不断优化。
尽管如此,这两种治疗方法的出现,无疑为甲状腺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治疗工具。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相信它们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