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房产代持的新风向:如何规避风险?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04:0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房产代持的新风向:如何规避风险?

01

从一个真实案例看房产代持的风险

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涉及房产代持的案件。在该案中,实际持有人与代持人签订了《房产代持协议》,约定由实际持有人出资购买房产,但将房产登记在代持人名下。然而,当债权人申请强制执行代持人名下的房产时,实际持有人却无法排除强制执行。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实际持有人基于《房产代持协议》所享有的债权,不能对抗债权人对案涉房屋所享有的担保物权。

这一案例揭示了房产代持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在当前房地产市场波动和购房政策调整的背景下,房产代持现象再次引发广泛关注。如何在复杂的法律环境中保护自己的权益,成为许多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02

房产代持的法律风险

房产代持,即实际出资人(被代持人)以他人名义购买房产并登记在该人(代持人)名下,双方通过协议约定权利义务。这种行为虽然常见,但存在诸多法律风险。

代持协议的效力

在司法实践中,除政府调控政策以及特殊性质的房产代持合同被法院认定无效外,一般的房产代持合同认为是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自治,借名行为本身并不导致代持合同的无效。但代持协议属于合同之债,不能直接发生物权变动。因为不动产的特殊性,不能根据合同内容认定物权归属。我国不动产物权属于登记生效,也即不动产所有权人为实际登记人。代持协议只对合同当事人具有约束力,但不能限制第三人的权利。

实际持有人的权利保护

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两种裁判观点:第一种裁判观点认为,实际持有人就代持房产不享有足以排除执行的权利;第二种裁判观点认为,实际持有人虽然借名出资但并不改变其股权利益归属者的地位,其合法权益应当优先于外部债权人。

代持人债务风险

若代持人陷入债务纠纷,债权人有权申请强制执行代持人名下的房产。即使实际持有人与代持人签订了代持协议,但由于物权公示原则,实际持有人可能无法阻止房产被强制执行。

03

房产代持的实际操作

尽管存在诸多风险,但房产代持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以下是一个典型的代持房产贷款案例:

张先生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名下有一套价值500万元的房产,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张先生需要一笔资金来扩大自己的业务,他不希望直接将房产抵押给银行,以免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1. 选择代持人:张先生选择了他的好友李先生作为代持人,并签订了代持协议。

  2. 办理房产过户:张先生将房产过户到李先生名下,但实际控制权仍然在张先生手中。

  3. 申请贷款:李先生以房产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了300万元的贷款。

  4. 资金使用:张先生使用这笔贷款来扩大自己的业务。

  5. 还款和房产回转:贷款到期后,张先生偿还了贷款本金和利息,房产所有权再次回到张先生名下。

通过代持房产贷款,张先生成功获得了所需的资金,同时避免了直接抵押房产的风险,李先生作为代持人,也得到了一定的报酬。

04

风险防范措施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发布风险提示,提醒金融消费者警惕“代持贷款”陷阱。不法分子往往以“高佣金、零风险”等噱头进行虚假宣传,诱导代持人配合提供贷款材料,向银行办理房贷、装修贷、车贷等,最终导致代持人陷入高额债务。

金融消费者办理贷款业务必须基于真实需求,否则将承担相应责任。如代持行为构成违法犯罪,代持人或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此外,代持人提供的个人身份及银行卡信息等个人信息,还可能被用于“跑分”、洗钱及大额信用卡套现等不法活动,危害极大。

05

结语

房产代持虽然可以规避政策限制、保护个人隐私,但也存在诸多风险。在进行房产代持前,务必充分评估风险,必要时寻求专业法律意见。同时,要警惕“代持贷款”陷阱,避免陷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和债务困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