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旗八仙筒镇高标准农田建设:5.8万亩耕地将变“高产田”
奈曼旗八仙筒镇高标准农田建设:5.8万亩耕地将变“高产田”
金秋十月,内蒙古奈曼旗八仙筒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钩机轰鸣,管道铺设,井房搭建,各项工程正有序推进。作为当地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这项惠及26个嘎查村、5.8万余亩耕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在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希望。
科学规划,有序推进
八仙筒镇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现状,镇村两级及时召开党委会和推进会,全面安排部署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确保责任清晰、部署有序、推进有力。
“我们紧盯时间节点,倒排工期任务,多次召开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推进会,强化对接协作。”八仙筒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镇村两级相关负责人与施工、监理等单位紧密配合,深化沟通交流,协同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严把质量,抢抓工期
在施工现场,八仙筒镇党政班子成员深入一线,实地查看项目进展情况,详细了解施工质量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分析研判,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开展作业,确保工程保质保量顺利推进。
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331眼水井的施工任务。在牤石、四林筒、大树营子等嘎查村,田间路铺设、管道安装等配套工程正在紧张进行中。按照计划,整个项目预计将于11月底竣工。
政策支持,保障有力
内蒙古自治区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4月专门印发《关于高质量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通知》,从合理确定补助标准、优化前期工作、规范招标投标、加强资金管理、挖掘增地潜力、保障建设质量、规范验收入库、强化建后管护、深化改革创新、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奖励机制11个方面提出具体支持举措,着力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打通“流转-种植-加工-服务-营销”全链条,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
广泛动员,汇聚民心
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八仙筒镇充分发挥党员、网格员、志愿者“前哨”作用,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耐心讲解政策,督促清让场地,及时排查隐患苗头,主动化解矛盾。同时,通过“古镇八仙筒”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线上平台,广泛宣传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政策,提高群众知晓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村民期待,增收在望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我们农民来说是大好事。”道贝尔筒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峰说,“项目完成后,我们村的5059亩耕地将全部变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不仅省时省力,还能显著增加收入。”
村民张小丰也对这一变化充满期待:“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有了现代化的灌溉设施,我们对增产增收更有信心了。”
展望未来,乡村振兴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还通过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生产成本,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农村环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据估算,项目建成后,农田抗灾能力将显著增强,每亩节本增效可达300至500元。未来,八仙筒镇将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工程质量,探索长效管护机制,并推动项目验收及移交工作,让这一惠民工程持续发挥效益,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总体来看,八仙筒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对促进当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