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男子酒后泡澡猝死,心血管风险不可忽视
32岁男子酒后泡澡猝死,心血管风险不可忽视
近日,一名32岁男子在与朋友聚餐、喝啤酒后泡澡,不幸引发脑血管破裂去世。这一悲剧再次敲响了酒后洗澡风险的警钟。医生提醒,酒后洗澡特别是泡热水澡,会导致血管扩张,加重心肌缺血和脑血管损伤,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专家张艳指出,酒在中医中属于辛热之品,本身就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饮酒后,血管扩张会导致血压下降,心脏供血不足。如果此时再洗热水澡,会进一步加重血管扩张,使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除了酒后洗澡,还有其他几种情况也需要特别注意:
剧烈运动后:运动后血液循环加快,立即洗澡会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担,尤其是不宜洗冷水澡。
饱餐或空腹时:饭后血液集中在消化系统,此时洗澡会影响消化功能。空腹时血糖较低,洗澡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发晕厥。
低血压或低血糖时:这些情况下洗澡容易因缺氧导致眩晕或休克。
早晨起床后:中医认为早晨是阳气升发之时,不建议立即洗澡。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辽宁省名中医张艳提醒,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洗澡时要特别注意:
- 控制水温:水温应保持在37度左右,避免过高或过低。
- 控制时间:建议洗澡时间在10分钟左右,避免过长。
- 保持通风:浴室要保持良好通风,避免缺氧。
此外,专家还建议,如果需要泡温泉或蒸桑拿,也应谨慎。这些活动都会导致血管扩张,增加心脏负担,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风险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身体健康的人,在温差较大的情况下也可能面临风险。研究显示,当温差超过5度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因此,在冬季洗澡时,应注意调节室内温度,避免冷热交替过于剧烈。
专家建议,洗澡前可以提前5分钟开启室内暖气或浴室保暖设备,确保从脱衣到洗澡再到穿衣的整个过程中温差不要过大。如果需要泡温泉,也应从低温到高温逐渐适应,避免直接进入高温环境。
总之,为了预防类似悲剧的发生,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在酒后或身体不适时洗澡,同时注意控制水温和洗澡时间,保持浴室通风,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更要注意保暖和预防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