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小龙:用功夫和哲学搭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23:1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小龙:用功夫和哲学搭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李小龙是全球华人中最具影响力的武术家和电影明星之一,他不仅以其卓越的武术技艺和独特的电影风格征服了世界观众,更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武术的热爱,成为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本文将从多个维度解析李小龙为何能风靡世界。

个人差异

李小龙从小就与众不同,他是一个好动而又叛逆多事的孩子。其他同学都在认真学习时,他却在研究打架的技巧,怎么才能打赢对方,这个前提奠定了他习武的基础。在一次访谈中,李小龙弟弟李振辉表示,李小龙从小就好动,停不下来。由此可以看出,李小龙的武术之路,从小就注定了。

上进心强

李小龙在13岁拜叶问为师后,有了一些武术基础的他便不甘现状,总是想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功夫。于是他经常找师兄弟们切磋交流,取长补短。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同门师兄弟已经无法满足自己的实际需求了,于是他便开始向外求。当时香港有很多帮会,帮会头目多少都有点功夫,李小龙便开始主动登门,说是武术交流,但在别人看来就是打架。一家两家或许没什么事,但久而久之始终会有人心生不满,更何况那时候各帮会或门派之间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是不外传的。而李小龙这一来二往的,难免会让人觉得他有偷师之嫌。也正因为如此,后来他得罪了某帮会,据说事情还挺严重,也正因如此,他不得不前往国外谋生。

坚持梦想

李小龙来到国外后,并没有丢弃自己热爱的功夫。他依旧每天坚持练习,哪怕自己打工已经很累很辛苦了,都没有间断。而他这种不懈地坚持,一般人真的很难做到。但你以为李小龙会老老实实自己关起门来练习吗,当然不会。来到国外后,他眼界逐步开阔,他发现原来除了咏春、太极这些中国拳术之外,还存在空手道、柔道、跆拳道等武种。

这个发现令他兴奋不已,于是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开始四处找人切磋,说白了就是所谓的踢馆。在此过程中他也曾被人狠狠教训,但这时候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就体现出来了,他坚持认为:集百家之长,才是实现质变的根本。所以每当他被揍的时候,不但不会难过,反而会很高兴,因为他深知,自己又要进步了。对方越是厉害,自己越能学到更多。咱就是说,光这种主动上门挨打的行为,就很难做到吧。

经历过这些之后,李小龙的功夫突飞猛进,而此时他的师兄弟们还在苦练传统套招,死记硬背招式动作。这就是赤裸裸的差距。

武术交流

我们通常会认为李小龙没有任何的擂台比赛战绩,但今天重点不是这个。实际上李小龙经常参加国外的武术交流会,不光是交流武术心得,同时也是学习各国高手的招式技巧。那到底有没有效果,从他所展现出来的招式就知道了。

李小龙的武术理念强调实战性、速度和力量,这种理念影响了无数的武术家和爱好者,推动了武术的发展和创新。在推广中国武术的同时,也积极与其他武术流派进行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武术的交流和融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武术,推动了武术的全球化。

形象颠覆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更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外国友人对华人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影片和书籍的固有形态:长辫子、小个子、身体弱、斜眼睛,总之全是不好的。这个从以往他们拍的影片中就能看出。(插入李小龙访谈视频谈到中国人在西方的形象一段)

然而李小龙的出现,却完全颠覆了他们的认知,李小龙不仅不像他们所认为的样子,反而还有超强的体格和扎实的功夫。这让西方世界很大程度上对华人的认知和态度有了改观,从某种意义来讲,李小龙确实起到了促进作用。

超凡格局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小有名气的李小龙尝试进军影视界,当然他的目的是更好地宣扬中国文化。通过拍摄《青蜂侠》和《盲人追凶》等影片,使他在当地被更多人所熟知,布鲁斯李这个名字逐渐深入人心,这也促使更多西方人知道了真正的中国人。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李小龙看似顺理成章的举动,实则是很多人无法做到的,起码在那个年代是这样,而且是在种族歧视如此严重的时候。一般人在那种情况下都会小富即安或是得过且过,根本不会赌上自己的面子和形象。因为那时候他的影视之路其实并不顺利,也曾处处碰壁、多次被拒。但即便如此,他仍未放弃追逐。只为展示更好的中国文化,让更多人了解真正的中国。

此外,李小龙的格局也是超强的,在他的武学思想中,极大程度融入了中国传统哲学。并且其本身也是在华盛顿大学主修哲学的,这更加深了他的个人格局。在一次采访中,当被问到自己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时,他是这样回答的(插入皮埃尔访谈片段)在被问到如何看待明星一次时,他是这样说的(插入皮埃尔访谈片段)要知道,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有这样的自信和格局,可见一斑。

影视成就

1971年,李小龙回到香港发展。兜兜转转之下,李小龙与嘉禾公司签约,先后拍摄了《唐山大兄》《精武门》和《猛龙过江》票房一部比一部高。李小龙的成功,引起了好莱坞导演们的关注,他们认为功夫片将会是下一个风靡全球的商业契机,于是赶紧找到李小龙,表示很想与其合作,为此他们甚至同意李小龙有参与剧本修改的权利。当然他们也是从前三部电影中看到了李小龙的才能,而并非只是随声附和。

之后和好莱坞合作的首部电影《龙争虎斗》大获成功,让投资人赚得盆满钵满,当然也实现了李小龙宣传功夫的目的,他更加坚信影视是将功夫快速推向世界的最佳工具,也是让更多人认识中国文化的绝佳渠道。

于是李小龙很快开始筹划电影《死亡游戏》,但不幸的是,在该片仅拍摄完成三分之一时,李小龙却不幸离世。

后世影响

李小龙用仅有的四部半电影,为中国功夫片创下了惊人的成绩。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香港功夫片都以他的风格为标杆,包括洪金宝、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等后来的武术巨星都曾模仿或拍过李小龙有关的影视题材。(插入成龙表示以前有很多李小龙模仿者的访谈片段,以及洪金宝模仿李小龙的片段等)

时至今日,50多年过去了。很多武打片段和风格,都在沿用李小龙,可见其对后世影响之深远。包括他的哲学思想和功夫体系,一直延续至今,世界很多国家每年还会举行李小龙纪念会,很多世纪贡献奖还在为他颁发。

文化交流

在李小龙的持续输出下,“功夫”一词越来越被更多人所熟知,甚至将其写进牛津词典,并在西方社会广泛传播。往后大家一谈到李小龙就会想到“kongfu”,继而就会联想到中国。

功夫和中国两者之间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李小龙实际上已经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此外,小龙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主导,以咏春拳为基础,融入外国各家拳术之长所创立了“截拳道”武学体系,受到很多武术爱好者的追捧。甚至至今还有很多人在学习受用。而截拳道本身又是建立在中国哲学体系之上的,因此想要了解学习截拳道,就不得不了解中国哲学,了解其背后的思想。从这一方面来看,截拳道又是和东西方文化交流密不可分的。

武术贡献

李小龙经过多年的努力,使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犹如细胞裂变一样迅速扩散。加之他的影片在全球的广泛传播,其个人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他所提倡的“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认为武术本身是没有派系之分的,能在格斗中制胜才是关键。他提出,武者应该像水一样柔软无形,才能战无不胜(插入皮埃尔访谈画面)正是他的这些思想和武术招式,让后来者很是受用,因此在格斗界它被称为综合格斗之父。

李小龙身上流露出来的个人魅力,以及他那种坚韧、自信和对武术的热爱感染了无数人,在很多人心中,他俨然已经是一代宗师。这也是李小龙与其他武术明星的本质区别。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李小龙的成功和扬名世界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其从小坚韧不拔、不服输的勇气等独特的魅力、精湛的技艺和对中国武术的热情,赢得了全世界的认可和喜爱,从而风靡全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