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留候村的振兴之路:从古至今的文化传承
西留候村的振兴之路:从古至今的文化传承
2024年11月11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西安馆长圈五进文化惠民大联动”活动,在西安市长安区滦镇街道西留堡村拉开帷幕。活动由西安市博物馆协会指导,西安馆长圈主办,西安老油坊博物馆承办,12家博物馆联合参与。此次活动不仅为村民们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盛宴,更开启了西留堡村文化传承的新篇章。
在活动现场,游人如织。西安市云之翼航空博物馆、西安市沣峪口老油坊博物馆、临潼陨石博物馆、西安羊文化博物馆等12家博物馆多馆联合展览,不同类型的博物馆为观众带来各自的特色展品和展览内容,让参观者在琳琅满目的文博内容中,尽享文化盛宴。
活动现场,还准备了非遗技艺展示与互动环节。非遗传承人们现场展示传统技艺,观众沉浸式体验技艺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湛工艺。精彩纷呈的传统文化表演,为此次活动增添了丰富的艺术氛围,博物馆文化与乡村风情完美融合,多馆联动带来的丰富展品和精彩活动,让观众们大开眼界。
从古老的文物故事介绍到精彩的非遗技艺展示,文博工作者们将博物馆建在了乡村上,让文化知识“住”进了村民心里。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为西留堡村的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古树名木守护千年文化记忆
在连云港市赣榆区城头镇西留夫村,一棵高达8米的古柘树静静地矗立着,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沧桑。这棵传说已有千余年树龄的古树,不仅是多本书籍的记录对象,更承载着2000多年前留夫子贡的历史典故和八路军115师驻扎的红色故事。
近年来,城头镇政协工委将古树名木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协商议事、科学管理和文化挖掘,让古树焕发出新的生机。城头镇组织了一支由驻村干部、农技员、村干部、网格员和护绿志愿者等146人组成的普查队伍,深入一线开展细致调查。通过普查,城头镇建立了完善的古树名木档案,实现了“一树一码”“一树一档”的动态化管理,群众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了解古树的“前世今生”。
在保护机制上,城头镇不断完善古树名木的巡护体系。依托党外人士中的林业专家,制定保护方案、进行技术指导,并邀请区级农业部门定期检查古树生长情况。同时,规范养护管理、划定生态环境保护范围、设立公示牌,每月对在册古树名木进行巡护,确保古树健康生长。对于长势衰弱和濒危的古树,及时开展抢救复壮工作,让古树“老有所依”,重焕生机。
在保护古树名木的同时,城头镇还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赋能乡村振兴。西留夫村通过弘扬古树文化,增设“有事好商量”议事堂,不仅解决了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还激发了广大群众保护古树名木、传承历史文化的积极性。
文化传承助力乡村振兴
西留夫村的实践,正是文化传承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在山西,这片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土地上,文化传承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从黄河岸边的西侯度人工打制石器到塔儿山下的陶寺观象台,从“剪桐封弟”到晋商称雄,悠久的历史留下了灿若星河的文化遗产。仅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一项,这里便上启大唐,穿越宋辽金元,近至明清,成为当之无愧的古建大省。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山西各地积极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例如,大同市西留村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通过保护和修复古建筑、传统民居等文化遗产,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更留住了乡愁,传承了文化。
结语
文化传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不仅能够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能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正如西留堡村和西留夫村的实践所展现的那样,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相得益彰,共同绘就出一幅幅美丽的新画卷。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好我们的文化瑰宝,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